信托业2024:练好内功 顺应“五新”
2024-01-05 09:22:54
文章来源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刚刚过去的2023年,信托公司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推进业务转型。展望2024年,信托业将面临怎样的发展态势?有哪些新的方向值得关注?《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本报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律与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邢成。



  《金融时报》记者:展望2024年,能否简单概括一下信托业面临的新形势?


  邢成:2024年,信托业迈入发展新阶段,概括为新业务分类、新监管机构、新评级标准、新盈利模式和新市场环境,可谓“五新”。第一个“新”是从2023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业务分类。根据《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信托公司应当以信托目的、信托成立方式、信托财产管理内容为分类维度,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共25个业务品种。此分类进一步厘清了信托业务边界和服务内涵,成为推动信托业明确发展路径、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


  《金融时报》记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成立后,信托公司监管由新成立的资管机构监管司负责。这一调整会对信托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邢成:新监管机构为防风险提供了组织保障。这一调整对于加强信托监管、切断信托风险的源头具有重要意义。资管机构监管司将全面负责资产管理行业与机构的监管工作,有利于优化资产管理监管体系,强化对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的监管力度及对信托产品的审批力度,有效遏制行业性风险,提高信托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这对于信托业转型创新、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有效的监管将提高信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激发信托业转型创新的内生动力,为实体经济增长和增加人民福祉提供支撑。


  《金融时报》记者:2023年11月,《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发布,这与以前实施的评级分类方法相比有哪些变化,对行业有何影响?


  邢成:总体而言,新评级标准“以评促建”。《暂行办法》共设立了5个评级模块,更加规范、系统和全面。其中,公司治理、资本要求、风险管理各占20%的权重,行为管理占30%,业务转型占10%。评级结果分为6个级别,从1级到6级,级别越高,意味着机构的风险越大,需要更多的监管关注。《暂行办法》采用定性要素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分级分类综合评价。对于监管评级良好且具有系统性影响的信托公司,监管机构不仅可优先准许其开展试点创新类业务,而且要“先进带后进”,主动承担帮助行业化解风险的相应职责。相比之下,评级较弱的负面行为清单也一目了然,直接指向部分信托公司当下的经营乱象,监管机构可以视情节严重程度,动态分级下调其评级结果,充分体现功能监管和持续监管的有效路径。


  《暂行办法》一是注重导向性,更加突出“转型发展”这一主题,有利于推动信托公司坚定转型方向,落实新三分类要求,加快调整业务结构;激励方面具有引导性,约束方面具有震慑性,对于信托公司未来发展影响重大而深远。二是注重联动性。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之间具有明显且强烈的联动性和同步性,未来,在评级分类的基础上,不同级别的信托公司的业务范围、拓展领域和创新资质都将受到不同对待。三是注重落地性。《暂行办法》中的相关条款在量化方面都非常具体,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结合各个权重指标,各个等级都十分清晰。


  《金融时报》记者:2024年信托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是否会发生变化?


  邢成:做传统的非标融资业务时,信托业实际上没有面临过高强度的竞争压力。但在转型过程中,不同的市场环境会带来不同的挑战。以投资于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标品信托业务为例,这个市场是一个高度成熟、竞争高度充分的“红海”市场,券商、基金公司在标品投资市场上是主力,无论是业务能力、市场占有份额,还是人才、专业团队、投资经验以及风险防控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这种先发优势不是轻易就能改变和撼动的,这是2024年信托公司进入标品投资市场必须面对的现实。


  新市场环境是回归本源之路所必然要面对的。2024年,信托公司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改变同质化竞争的非标融资业务模式,根除变相保底刚性兑付的违规操作,逐步构建起“服务信托+标品投资+慈善信托”的新“三驾马车”;同时彰显自身制度优势和禀赋优势,逐步形成具有信托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金融时报》记者:如何理解新盈利模式,这对信托公司自身的迭代和升级提出怎样的新要求?


  邢成:信托公司差异化发展与新盈利模式的构建是相辅相成的。根据目前的政策可以预见,信托资产规模特别是资产管理信托类的信托资产规模超过一定标准后,就要加强监管、重点监管、贴身监管,使之“大而优”“大而强”,而不是一味追求扩张规模,追求体量,走外延式发展的粗放经营模式。同时,信托公司需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2024年乃至相当长时间内更多机构逐渐成为“小而美”“专而精”的有特色的差异化资产管理机构。


  未来,信托公司的差异化可分为业内差异化和业外差异化。前者是指行业内各机构之间在产业、股东、人才、客户资源、市场渠道等禀赋差异下,通过打造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业务特色等,以特色化定位,开展异质性竞争。后者是指在新分类监管导向下,信托公司将完全或大部分摆脱过去的“类影子银行”属性下同质性竞争的传统模式,全面回归信托本源定位。通过加快非标转标、财富管理信托创新等,大力拓展具备信托制度优势和禀赋优势的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业务,走真正有别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同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金融时报》记者:您对于信托业接下来转型发展还有哪些建议?


  邢成:新时期全面提升专业化资产管理能力是制胜法宝。2024年,面对全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信托公司只有练好内功,提升自身专业化能力,才可能实现转型发展的目标。新分类背景与监管评级下的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包括多元化信托目的的慈善信托,都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特质,要求信托公司相应的业务团队必须“术业有专攻”,成为某一类业务、某一类领域或某一类行业的行家里手,从而以深厚的专业基础、精深的专业功底、高超的专业能力、丰富的专业经验,实现自身专业化、品牌化业务能力的打造,更加高质量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在专业化转型趋势下,信托公司要积极调整经营理念、经营思路,避免“一刀切”地追求综合化、大型化,要成为专而精的“精品店”,充分发挥信托制度优越、手段灵活多样的专业化特色,以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模式,为企业和个人各类个性化的信托需求和复杂多元的信托目的提供高端优质、量身定制的信托服务。


责任编辑:高冉

信托业

五新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