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导向下非标信托进行组合投资有双重动因:一是为有效控制集中度风险,二是推动信托业向标准化投资转型。该调整还意味着信托业在标准化投资领域将具备巨大的增长潜力。
近日,信托业迎来监管新动向,多家信托公司表示接到窗口指导,称非标信托需进行组合投资,并设定了单一资产占比不得超过25%的限制。然而,面对非标资产少且特性各异的现状,如到期日不一、风险水平参差不齐等难题,多家信托公司人士坦言,在单只信托产品中组合四个非标项目并非易事。鉴于此,信托业积极寻求破局之道,纷纷将目光投向“非标+标”组合投资模式,并加速推进标准化投资转型进程。
非标资产组合困难
“根据我们接收到的窗口指导,将分两步走完成整改,一是公司全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中,非标资产占比不能超过50%;二是单只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中,单一资产占比不能超过25%。”西部地区某信托公司人士吴兰说。部分信托公司人士向记者反馈,他们也接到了类似的窗口指导。
业内人士认为,这项窗口指导意味着信托业务在逐渐根据过往政策调整到位。2020年,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信托公司管理的全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向他人提供贷款或者投资于其他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合计金额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全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合计实收信托的50%。
前述窗口指导或对非标业务产生影响。“标品就是组合投资的概念,在实际操作中,尽管监管没有明确组合投资比例,但是管理人会主动控制集中度风险。对于非标而言,某种程度上,客户投资的就是某一个项目。”北方地区某信托公司人士张可说。
据业内人士透露,如果一个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全部投资于非标资产,那么要满足这样的组合投资要求并非易事。“非标资产本来就少,很难在同一个时间点找到到期日、风险水平等条件相当的4个非标资产进行组合。”另一位北方地区某信托公司人士贾佳表示。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不同类别非标资产进行组合投资的难度并不相同。“非标政信项目比较容易组合,比如把交易对手差不多的4个项目组合成1个项目来卖。但是房地产项目比较复杂,客户需要结合单个房地产项目的资金回笼计划、建设时间表、项目所在区域等因素判断要不要投资,如果将几个房地产项目组合在一起,投资者很难进行判断,同时也对我们的资产储备提出了较高要求。”东部地区某信托公司人士李苑表示。此外,张可认为,对于底层资产比较分散的小微贷款产品来说,整改难度较小。
“非标+标”作为发力点
“四个非标项目组合在一起确实困难,未来这块很大一部分得配置稳定的标准化资产,同时配置一些非标资产,比如AAA级非标资产。通过这些非标资产提升产品整体收益水平,并有效降低净值波动,为投资者创造更稳健的回报。”吴兰告诉记者。
多位信托人士表达了将以“非标+标”模式进行组合投资的类似观点。“我们现在做得比较多的是通过非标来增厚标债的收益。比如我们新发行的一个产品,标准化资产占比超过50%,再组合配置两个非标资产,很容易满足组合投资的要求。”贾佳表示,这种组合投资方式是通过牺牲流动性来提高预期收益。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资管产品,其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管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管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这类产品锁定期一般至少一年,除非非标项目提前到期或结束。而全部投资于标准化资产的产品更为灵活,可设置周开、月开、季开等期限类型。
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导向下非标信托进行组合投资有双重动因:一是为有效控制集中度风险,二是推动信托业向标准化投资转型。该调整还意味着信托业在标准化投资领域将具备巨大的增长潜力。“在当前非标政信及房地产项目投资环境不佳的背景下,组合投资要求将使得信托公司发力标品投资,预计未来信托行业标准化转型速度将更快,力度更大。”吴兰说。
标品业务崛起
当前市场对于信托公司标品业务展现出较高的接受度。某信托公司人士表示:“我们的一款产品刚一上架就被抢光。”这一现象背后是投资于标准化资产的信托计划业绩优于其他资管机构的同类产品。
“信托公司原来主要做三大块业务,即城投、房地产以及通道业务。基于这样的历史原因,我们在城投以及房地产方面积累了一定的资源,比如我们和地方政府平台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地方财政状况,所以在信用评级以及券种选择方面有优势。”贾佳告诉记者,相较于公募产品,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在投资策略上展现出更高的灵活性。比如,开放式公募产品的总资产不得超过产品净资产的140%,每只封闭式公募产品、私募产品的总资产不得超过产品净资产的200%。信托产品属于私募性质,能够更灵活地运用杠杆策略增厚产品收益。
然而,信托标品投资仍主要聚焦于固收类产品,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较低。这一现象既受市场因素影响,也反映了客户需求的变化趋势。“随着投资者风险偏好下行,推广含权产品面临不小挑战。”业内人士坦言,在信托公司主做非标业务时期积累的大部分客户对产品业绩波动性的容忍度较低,在进行标准化转型后,这部分客户主要购买固收类产品。
但信托公司并未就此却步。“一方面,我们积极拓展对风险有更高承受能力的客户;另一方面,我们提前在权益市场布局,以期在市场回暖时能够迅速抓住机遇,实现业务的多元化与均衡发展。”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监管体系逐步健全
近日,信托行业监管趋严,一系列窗口指导密集出台,包括彻查第三方代销业务;加强信托公司与理财公司合作业务合规管理;要求新增固收类产品不再用摊余成本法估值,需用市值法估值,使信托产品净值更加真实地反映市场波动等。
业内人士认为,短期来看,信托公司难免面临整改阵痛;长期来看,这无疑为信托业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出台后,尽管信托公司转型路径已经清晰,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仍有诸多细节待明确。比如,对于25项细分业务的归类存在难点,尤其是资产服务信托与资产管理信托容易混淆。”某国有信托公司人士王益说。
此外,信托公司是全业务展业和全国展业,其业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对监管体系以及配套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所划分的25个业务品种来看,部分业务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以家族信托为例,其初始阶段主要聚焦于现金类资产的管理,未来受托资产范围势必将拓展至非现金类资产。然而,这一拓展过程需众多配套制度支持,同时伴随合规风险的挑战。因此,信托业在拓展非现金类受托资产时,必须保持谨慎的态度。”王益说。
非标资产
信托公司
转型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