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加快构建“全国充电一张网”
新基建风口下,各路资本、各方人马涌入充电桩行业,能否破解其盈利困境?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近日,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全生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以来,疫情加剧了充电桩行业的盈利难度,但新基建等一系列政策出台给这一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据透露,作为充换电行业的国家队,国网电动汽车公司正在加快构建“全国充电一张网”。预计到2020年底,平台将实现注册用户数突破500万,累计接入充电桩100万根,年充电量达到15亿千瓦时。
充换电行业盈利难度加大
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作为其不可或缺的配套产业,充换电行业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截至今年5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9.9万台,同比增加33.1%。其中公共充电桩保有量55万台,私人充电桩保有量74.9万台。“可以说,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满足充电需求做出了突出贡献,有力保障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生明称。
但他表示,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车在整体汽车存量中占比仍然较小,充换电行业普遍存在项目投入大、落地难、回收周期长等问题,加之设施平均利用率低、市场竞争激烈,各平台尚未实现完全互联互通,运营商缺乏流量变现手段等因素,导致充换电行业盈利比较困难。特别是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私家车、运营车等各类车辆充电需求骤降,各充换电运营商上半年的充电电量、服务费收入显著降低,在盈利方式单一、缺乏其他增值服务收入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盈利难度。
全生明说,目前充换电行业还存在设施分布不均衡、互联互通广度和深度不够、智能化和互动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同时社区建桩难、数量少、利用率低,影响了新能源车主用车体验和获得感,充电桩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充换电行业亟须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指导。
迎来新基建政策春风
全生明认为,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及一系列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彰显了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充换电产业发展的决心,这将有效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对拉动电动汽车产业走出短期底部、保障行业行稳致远、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给充换电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有利于设备制造商、运营商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提升核心技术与创新能力;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充换电领域,营造共建共营的良好发展局面;有利于补齐行业发展短板,提振老百姓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信心,助力行业长远发展和国家战略落地。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最终表决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此前“建设充电桩”的表述修改为“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
在全生明看来,换电站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意味着国家对换电技术创新的认可,对车电分离发展道路的肯定;另一方面,就电动车使用而言,换电不仅是相同规格电池的快速更换,更缓解了当下电动车补能速度慢、续航不可升级、二手车残值低等问题。
他认为,根据目前行业整体发展情况及技术变革趋势判断,未来充换电行业将向规模化、智能化、互动化、网联化、共享化方向发展。首先,充换电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网络经济的特点,平台效应、规模效应突出,目前已经形成国家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大型运营商为主导、中小微运营商为补充的市场格局,未来有望进一步发挥平台整合作用,促进不同运营商充电桩之间的深度互联互通,打造“全国充电一张网”的格局;其次,电动汽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引导充换电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以即插即充、大功率充电、自动充电等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将成为充换电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充电桩智能化、网联化水平提升,将进一步促进个人桩共享,提高社区充电桩利用率、降低充电桩使用成本。第三,充换电行业发展与智能电网的发展紧密相连,有序充电、V2G、负荷聚合等车网互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进一步挖掘电动汽车移动储能价值,促进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的深度融合、互动。此外,利用负荷聚合技术开展绿电交易,聚合充电负荷参与电网辅助服务,将推动实现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助力能源转型。
加快打造“全国充电一张网”
近期以来,北京、上海、江苏等多个地方都先后出台了充电桩建设方案。而国网电动汽车公司也在加码布局这一赛道,今年将安排27亿元投资充电设施建设,新增充电桩7.8万个。
“争做投资建设的带动者,主动对接各地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完善公共、专用充电设施建设布局,加快社区智能有序充电设施发展,多措并举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充电设施建设。” 全生明表示。
在加大充电桩建设力度的同时,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还致力于建设服务最优、接入最多、流量最大的智慧车联网平台,截至目前,注册用户数接近300万,接入充电桩总数超过49万根。更重要的是依托这一平台,广泛聚合充电桩资源,推动新能源汽车深度融入电力系统,创新服务产品与商业模式,吸引行业合作伙伴共建共享,构建新能源汽车服务生态圈。同时,争做技术创新的先行者,搭建国家级充电技术创新平台,推动充电设施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攻坚大功率充电、V2G等关键技术,牵头开展行业、国家、国际标准制修订,实现标准引领、技术引领。
邀请符合条件的合伙人一同共建共享充电桩,向中小充电运营商提供运营平台,与宝马等公司开启战略合作……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动作背后是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全新的谋划。
“这些举措一是引导市场方向,实现各企业的合作共赢;二是盘活市场资源,带动电动汽车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三是激励整个产业链相关行业的发展。”全生明表示,合作建桩业务将带动基建施工、生产制造和大数据业务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快速发展,为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有利于全社会产业链更好的分工协作,降低全社会的综合建站成本,为中小运营商进行减负。此外,以平台作为枢纽,整合桩企、运营商及充电用户资源,降低整个充电桩行业的经营成本,达到多方面推动充电市场向好发展,拉动幕后产业链效益增长的目的。
星星充电:充电桩是能源互联网的智能载体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城市充电网项目正式开工,作为项目的充电桩供应中标单位,星星充电将从设备供应、工程安装、智能地锁、监控消防、充电运维平台建设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持。
据悉,信丰县的城市充电网项目总投资达1.5亿元,要在全县建设900台充电桩,此次开工的一期项目将先建设20个充电站,打造全县充电骨干网,基本满足全县公交、政府公务车、社会车辆公共充电要求。
星星充电是国内较早从事充电桩运营的企业。经过几年发展,星星充电已成为我国主流的民营电动汽车充电运营商。目前,平台上共有自建充电设备终端15万+,覆盖全国近270个城市,日充电量约500万度,APP已经拥有近70万高频用户,同时也是全球近60家知名车企的战略合作伙伴,其中不仅包括梅赛德斯奔驰、保时捷、宝马、捷豹路虎、大众等国际品牌,也包括比亚迪、北汽等国内车企。
随着新基建的风口到来,更多人开始对充电桩行业产生了兴趣。星星充电认为,产业政策的利好,会让更多的资本进入充电桩行业,进而大力推动行业的发展。同时,充电桩行业的技术门槛和平台门槛也会越来越低,最终比拼的将是服务能力和线下成本。因此,对很多中小微参与者来说,需要一家平台级企业为他们提供“硬件+软件+服务”保障,而星星充电是一个开放平台,正好能扮演这一角色。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8万多台,同比增加了35%。不过,星星充电方面表示,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车辆的迅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按照相关部门的预测,到2030年,汽车新增市场的40%左右为新能源汽车,同时在存量市场上还存在充电桩的更新与换代。充电桩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解决今天的矛盾,更要看到未来增长的需求。
星星充电认为,新基建政策的推出是一次非常大的机遇,将推动充电桩建设达到一个新的高峰,让新能源汽车更快进入家庭。目前,星星充电正积极抓住政策红利,进一步加快全国充电桩建设布局。
成立伊始,星星充电就率先打破了传统充电桩的单片机模式,将充电桩视为能源互联网的智能载体,它一边连接的是车辆、交通、出行,一边连接的是丰富多样的能源使用场景。是能源与交通取得联系的能源入口、交易入口、交互入口、行为入口和信息入口。
基于这一认识,星星充电采用了集充电设备硬件、软件平台网络以及运营运维等服务为一体的运营模式,将充电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甚至运营平台和车辆销售都纳入一体化充电服务体系中。
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张价值网与另一张价值网的竞争。因此,星星充电认为,对整个行业而言,首先要重视技术研发,不仅要关注充电桩本身,还要大力支持与充电桩相关的配输电网、能源管理与交易平台等技术的发展,为充电桩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其次,应积极推动能源数字化。从生产、交易到传输和管理,能源的每个环节都会发生大量的经营活动,这些活动需要被数字化。至于充电桩行业的盈利难问题,则需要做到两高三低,也就是说,选址和运营的效率要高,而投建、运维和系统的成本要低。
目前,星星充电已初步完成了全国充电网的建设,在公共充电网和私人充电网方面都拥有较强的优势,并在大功率、智能充电、智能运营上形成了领先的技术能力。同时,通过硬件、软件加服务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开放的合作模式,星星充电也已成为一家服务于多种客户,并容纳多种形式参与的平台。
新基建开启充电桩建设新时代
在新基建政策的加持下,拥有巨大潜力的充电桩市场受到了众多资本的追捧,一批新技术、新模式开始加快落地和应用。
全行业投资或破百亿
进入2020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开始站到了舞台中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即新基建),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这是自2009年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工程推广以来,与其相伴相生发展的充电桩,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紧接着,国家能源局也于6月22日印发了《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保障能力。
业界分析认为,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配套设施,充电桩市场规模将大幅放量,迎来黄金发展期。
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显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6420万辆。根据车桩比1∶1的建设目标,未来十年,我国充电桩建设存在6300万的缺口,预计将形成万亿元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政策的扶持叠加光明的市场前景,使得各路资本开始加速布局充电桩市场。数据显示,目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这四家国内充电桩领头企业自身的投资已接近60亿元,如果加上资本的押注以及其他企业的投入,业内人士预测,2020年充电桩全行业的投资或将轻松突破百亿元。
据了解,除原有的运营企业外,华为、阿里巴巴等科技企业也在跑步入场。
4月份,华为面向新能源领域推出了HUAWEI 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块,以解决充电行业运营成本高、设备生命周期短的痛点。5月份,华为又与特来电签署合作协议,推动桩联网建设和智能充电业务发展,要将充电桩打造为数据接口。
阿里巴巴则选择用投资的方式进入赛道。三月底,蚂蚁金服旗下全资子公司投资充电桩运营商“简单充”,成为简单充的第二大股东,在充电桩未来的智能化竞赛中抢占了一个席位。
而车企也在充电桩上作起了文章。
今年年初,特斯拉就定下了年底前在中国布局4000+个超级充电桩的目标,两倍于过去5年的建设总量。6月3日,宝马公司也与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通过直接接入后者的充电网络,以达到年底为车主提供的充电桩数量翻番的目的。
换电模式迎来小“风口”
充电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带来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一大批新技术、新模式开始被应用到充电设施领域。
众所周知,电动车需要充电桩,就像燃油车需要加油站。如果不建充电桩,电动车就永远存在里程焦虑。为解决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充电时间长等关键问题,换电模式越来越受欢迎,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小“风口”。
据了解,充电基础设施主要有三条技术路线,一是传导充电,采用插枪的方式,二是无线充电,三是换电。
与另两种充电模式相比,换电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更加高效和快捷,新能源汽车进入换电站后,只需要两三分钟就可以完成电池更换,比加油的时间还短。不仅如此,换电模式下电动汽车和电池是分离的,消费者只需购买新能源汽车,电池则可以采用租赁形式,大大降低了购买成本,顺便解决了新能源车残值低的问题。此外,通过对电池进行统一管理、集中慢充,能有效保证充电安全与电池寿命,而且换电模式还能帮助城市电网削峰填谷,消纳更多的可再生能源。
实际上,私人充电桩的“建桩难”问题,一直是影响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的关键瓶颈。北汽新能源新闻发言人连庆锋说,“据调研统计,中国大约有70%的汽车用户没有固定停车位,只有40%至50%的新能源汽车用户能够装上专属充电桩。”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EVCIPA)发布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通过该联盟成员内整车企业采样约109.5万辆车的车桩相随信息,其中建设安装私人充电桩74.9台,未配建私人桩数量34.6万台,整体未配建率31.6%,而居住地物业不配合、居住地没有固定停车位等因素成为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的主要原因。
而换电模式之所以能够得到认可,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有效解决了新能源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产业走向成熟。
据介绍,作为国内最早对换电模式进行开发并投入大规模应用的企业之一,北汽新能源已在全国19个城市建成并启用了187座换电站,投入运营的换电车辆达1.8万台,累计完成换电480万次,换电车辆行驶总里程达到6.9亿公里,在安全、经济性、便捷性、标准化等方面形成一个通畅的闭环,已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
除北汽新能源外,蔚来汽车、浙江时空电动等车企以及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能源企业均在积极布局换电站市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换电站430余座,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及新能源汽车推广较好的地区。
建桩的最终目的是建网
在我国,充电桩行业的发展目前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发生在2014年至2017年。这一时期,充电桩市场开始向民间资本开放,行业由此进入跑马圈地的阶段,粗放的经营模式下,不少企业在竞争中倒下了,活下来的公司也伤痕累累。
2017年到2020年是第二个阶段。进入2017年后,随着市场上电动汽车电池产量的逐步稳定,加上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中小运营商开始大批量涌现,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从2020年开始,充电桩行业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充电桩运营商、充电设备制造商、充电用户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大家开始更加追求充电桩的网联化和数字化。
事实上,伴随着新基建政策的落地,一个新的充电桩时代正在开启。
赛迪顾问有限公司前不久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发展白皮书》认为,新时期的充电桩建设,应该与智能电网、物联网、5G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联网等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打造“车—桩—电网—互联网—多种增值业务”的智能充电网络。
也就是说,新基建下的新充电桩,“新”在建网而非建桩,而这样的智能充电网络,一方面可提升充电桩的利用率和企业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可将产业链往后延伸,开拓各种大数据和其他增值服务,为充电桩行业带来新的盈利模式。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电动汽车与储能分会副会长刘永东说:“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们解决了充电设施有无的问题。下一个十年,充电设施应让消费者体会到新能源汽车科技革命的优势和充电设施助力能源革命的转变。”
充电桩市场,资本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