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消费新趋势:C端用户兴起续航不再是制约因素
2021-03-15 10:29:21
文章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从2000辆到114万辆。这是近十年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年销量的变化。高达569%的增长速度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

  从特斯拉Model 3的热销到宏光MINIEV成为“黑马”,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全新机遇。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认为,2020年新能源汽车向市场化驱动迈出了重要一步,具有转折点的意义。

  过去,续航里程和车型售价都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考虑因素。但随着“三电”技术的不断提升、电池成本的下降以及消费者观念的转变,新能源汽车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青睐。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配置比传统汽车更人性化,驾驶乐趣更强。现在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在不断提升,电池衰减问题得到改善,买新能源汽车挺放心的。”一位购买了造车新势力品牌车型的上海市年轻白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

  非限购城市,C端用户兴起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售结构上呈现很大变化。C端销量在2020年出现突破性进展,弥补了B端销量下降的部分,使得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还有所增长。”徐长明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去年前10个月,全国范围内新能源汽车C端销量增加了12.8万辆,B端销量则下降了12万辆。

  “目前,市场上新能源车型选择很多,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提升,新能源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都得到增强。”德勤中国高级咨询顾问冉闯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城市的充电设施越来越完善,一线城市限购政策和部分城市鼓励新能源汽车购买政策,都促进了新能源汽车在C端市场的增长。”

  东方证券在分析研报中认为,当前电动车市场消费已经呈现出成熟特征,爆款车型不断释放培育着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未来,随着大众ID.4、特斯拉Model Y等潜力车型上市,有望进一步促进电动车消费市场的繁荣。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新能源汽车C端市场销量的拉升,非限购城市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也在提升。数据显示,2020年前10个月,限购城市C端销量增长4.6万辆,B端销量下降4.8万辆;非限购城市C端销量增长8.2万辆,B端销量下降7.3万辆。

  一位非限购城市的90后车主告诉记者,其购买新能源车只因新能源车在使用过程中的性价比更高。

  徐长明认为,非限购城市用户购买新能源车的意愿增强,将带来新能源市场化的初步希望。“限购城市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潜力约为300万辆,非限购城市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潜力约为1700万辆。非限购城市才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徐长明说。

  高低端分化,不再受续航制约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呈现出明显的“高、低”两端分化特征。一方面,特斯拉Model 3去年全年销量约为13.9万辆;另一方面,去年7月上市的宏光MINIEV半年时间就销售了11.6万辆。

  有观点认为,上述两款“爆款”车型开始打破续航里程和车型价格等限制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因素。

  从价格指标来看,特斯拉Model3厂商指导价为26.574万~41.98万元,这一价格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处于中高端区间,但消费者愿为其续航能力和软件能力付费。

  而随着车企“三电”技术提升、电池成本下降,价格已经不再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制约因素。“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价格(成交价)指数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价格折扣率总体呈增长态势。”大搜车智云联合百度指数发布的《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白皮书》分析认为。

  从续航指标来看,宏光MINIEV两个版本的续航里程分别为120KM和170KM,这一里程在众多长续航新能源汽车中处于续航底层。“经济性和便捷性的提升,是宏光MINIEV用户购车后的直观感受。”上汽通用五菱电动化技术总监邵杰认为,购买宏光MINIEV的消费者多为日常代步所用,并不追求长续航里程。

  而随着电池技术提升、充电设施完善以及消费者观念改变,新能源汽车续航焦虑问题已逐步得到缓解。根据德勤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调研数据,60%高端车主的和89%中低端车主认为,续航里程超过400KM的纯电动汽车可以满足日常使用需求。“与前几年相比,我们对于电动车的接受度在不断变高。在市区开车不再有续航焦虑,只有自驾游的时候会有些续航担忧。”上述上海市年轻白领告诉记者。

  此外,德勤咨询公司在一份报告中认为:“新能源汽车诞生在万物互联时代。随着技术提升,智能化、网联化、人性化的功能设计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差异化竞争的关键,也将会成为消费趋势。”

责任编辑:陈康利

电动车

c端用户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