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全:汽车是小米等ICT公司转型的最佳载体
2021-05-06 09:57:42
文章来源
中国汽车报网

  近日,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分社举行了“十三五”十佳汽车图书、优秀作者及最佳合作伙伴颁奖典礼。其中,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终身名誉主席、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作为优秀作者代表出席典礼。活动间隙,赵福全接受了《中国汽车报》等数家媒体的采访,谈及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和阅读的重要性,并对产业变革背景下小米等企业进入造车行列进行了剖析。


  深度阅读,内容为王


  赵福全首先强调了深度阅读的重要性:“现在是所谓‘信息爆炸、知识碎片化’的时代,快餐式阅读的大环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们很容易陷入一知半解的状态。实际上,信息和知识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成为了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过领悟、处理和应用这些信息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生产力,而获得这样的知识就需要深度阅读。”


  他指出:“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就是因为书籍能够系统全面地呈现某方面的知识,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地武装自己,在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个人不读书,自身就没有竞争力;如果员工不读书,企业就没有竞争力;如果国民都不读书,民族就没有竞争力。”他还提到了个人的体会,“相比于听人讲,我更愿意看写出来的文章,深度阅读本身也是一个理解和思考的过程。”


  赵福全进一步分享了对深度阅读的认识:“零散的浅阅读,只是让人‘知道’了信息;只有专注的深度阅读,才能让人‘明白’知识;在深度阅读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的理解、分析和判断,我们才能‘相信’;而只有相信了,我们才能在行动中坚持不懈、毫不动摇,直至最终‘做到’!实际上,‘知道’、‘明白’、‘相信’和‘做到’可以视为人类认识和实践过程中的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之间分别隔着一座大山,而深度阅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深度思考与判断,是助力我们跨越这三座大山的有效方法。”


  作为“十三五”优秀作者奖项的获得者,赵福全高度肯定了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分社在助力汽车人才培养、推动汽车技术进步、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多年来一直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这很了不起。在快餐式的短文、音频、视频等传播手段日益兴盛之际,机工社始终聚焦于做有内容的书,通过书来传播知识。在此基础上,也紧跟时代发展趋势,采取了电子书、演播厅大讲堂等各种创新方式来强化书籍的传播,从而让有价值的内容得到了更好的分享。”他说。


  汽车与ICT产业相互成就


  前不久,小米造车的消息在汽车圈刷屏。那么小米、百度、苹果等ICT(信息通信技术)公司为何争相进入汽车领域?“汽车产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未来软硬件必须深度融合,这意味着信息通信技术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正是汽车产业的转型重构,给这些科技公司提供了用武之地。”赵福全强调,“另一方面,ICT公司本身也需要转型,因为互联网业务已趋近饱和,未来将是物联网即产业互联网的时代。为了打好这个下半场,ICT巨头们迫切需要一个规模体量足够大、科技含量足够高的载体,而汽车产业无疑就是其转型的最佳载体。也就是说,汽车产业需要ICT产业的技术,而ICT产业需要以汽车产业为载体进行转型,两者相互成就。”


  那么,小米、苹果们能否成为下一个特斯拉?或者超越特斯拉?赵福全直言现在还很难判断,“最核心的问题是新入车企能否准确把握住产业变革的方向,进行真正与众不同的创新。事实上,特斯拉之所以能取得阶段性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它把车造得比传统车企好了,而是因为做了很多传统车企原来没做的事情,特别是智能化方面。当然汽车产业的较量是一场马拉松比赛,一时的成绩并不能确保最终的成功。不过这也意味着,新的后来者同样有机会重新定义汽车。”


  赵福全表示,“我们应对新力量的加入表示欢迎,因为当前汽车产业需要融入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模式。同时,新加入者无论原本规模多大、实力多强,都必须对汽车产业保持敬畏之心。说到底,汽车与手机完全不同,技术难度和应用环境复杂度都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新入车企的创新必须以不违背汽车产业基本规律为前提。”例如推进智能化创新绝不能触碰汽车安全的底线,恰恰相反,智能化的核心诉求之一就是要让汽车更安全。近期入华后销量大涨的特斯拉遇到的一些质疑恐怕就与此相关,这对其他新车企也有借鉴价值。


  新赛道需要跨越式的新能力


  当前,汽车行业正面临百年不遇的重大变革,智能制造即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生产将逐渐成为可能。“用户的个性化定制诉求大都需要供应商来实现,因此未来汽车供应链企业将直接参与和消费者的互动,而整车企业必须提供相应的生态化平台。不仅仅是软件,实际上硬件在个性化定制中也将有巨大的潜力可挖。这就为供应链企业提供了满足消费者诉求并实现价值的宝贵契机。”赵福全如是说。


  对于汽车行业的新玩家能否笑到最后,赵福全剖析道:“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要通过有效的分工协作,掌控足够的核心能力,即应该拥有的都要拥有,且比其他企业更好。二是要以跨越式的全新思维和理念来尝试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培育全新的能力。因为后来的新车企既要和传统车企竞争,事实上现在很多传统车企也在摒弃原来的打法,进行全新的尝试;也要和特斯拉等此前进入的新势力较量,而这些企业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创新积累。所以新玩家必须面向新赛道,努力打造超越所有对手的新产品和新服务,进而主导和引领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商业模式。”


  “近期蔚来、小鹏和理想等新车企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在于,硬件做得很好,服务做得更好,产品做得有足够的特色。而正在准备加入造车大军的小米、苹果们,如果只是做到这些企业的程度,我觉得是没有胜算的。”赵福全强调,“汽车产业正在发生全面深刻的变革,如果不采取变革的打法,而是墨守成规或者仅仅是增加了一些亮点,那根本不可能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乔布斯的伟大就在于他完全跳出了传统手机的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等的边界,而创造出了今天的智能手机,并由此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面对汽车产业的全新赛道,企业家们唯有以跨越式的创新思维去努力探索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才有可能在群雄逐鹿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这考验企业家的眼光、智慧、能力、定力和耐力。”


  软硬融合的集成能力至关重要


  针对“软件定义汽车”这个当前业界热议的话题,赵福全表示:“未来汽车产品中软件的价值会越来越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汽车硬件已经不再重要。相反,把汽车硬件做好始终是前提条件,否则汽车软件做得再好也没有意义。同时,不论汽车产业怎样变化,整车集成能力始终至关重要。比如汽车产品上每一个零部件在开发过程中都通过了试验验证,但是把这些零部件组装在一起之后,仍然有可能出现问题,这就是集成能力的差别。而未来在汽车硬件的基础上还要加上软件,这无疑会大幅增加集成的难度。事实上,软件和硬件之间还不只是集成的关系,更要做到充分融合。”他特别强调,“未来没有硬件、只有软件的汽车是‘孤魂野鬼’,没有软件、只有硬件的汽车则是‘行尸走肉’,而最终能够赢得用户青睐的汽车产品,一定是躯体与灵魂有效融合的有机整体。因为只有做到了软硬融合,才能实现产品功能和性能的极致化,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极致体验。”


  为此,赵福全着重指出:“车企在开发方式上要‘软硬分离’,即针对软件和硬件的不同特点,建立不同的开发流程和标准,打造不同的体系和能力;在成本控制上要‘软硬平衡’,即硬件要为软件的迭代升级做足够的预留,但又不宜储备过多,以免影响成本竞争力;最终的目标是实现‘软硬融合’,即构建新的整车集成能力,把产品的功能、性能和体验做到极致。当然,这个目标的达成不能只靠整车企业自己,特别是很多新的核心技术既非车企擅长,又非车企能够完全掌控。因此,无论新旧车企,都必须与相关合作伙伴有效分工协作。也唯有如此,方能逐步构建起全新的汽车产业生态系统。”


  最后,赵福全还特别谈到了产业变革大势下新型汽车人才的需求与培养的问题。他不无忧虑地谈到,“随着汽车软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现在出现了一些倾向,比如一些汽车专业的学生放松了对汽车基础知识的学习,而热衷于学习软件编程,甚至有的学生干脆选择了换专业,原因是软件方面的毕业生能在车企拿到更高的薪资,我认为这种情况是有问题的。尽管产业变革必然带来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具体来说,过去只做硬件的车企现在必须形成一定的软件能力,为此培养和引入相关软件人才是很正常的;而汽车专业的学生学习一些软件知识也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必须清楚,每个行业的人才都需要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体系。”他指出,“对于汽车人才来说,一定要先掌握足够的汽车硬件知识,再去掌握相关的软件知识。不管产业如何变革,未来汽车产业的知识体系一定是‘汽车+’,而为之服务的新型汽车人才必须首先掌握汽车知识,再去拓宽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把其他知识有效应用到主业汽车上来。对此,无论企业还是人才自身,都要有正确的认识。”


责任编辑:吴晗

赵福全

汽车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