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在我国的市场应用正在迈入高速发展时代,各大车企也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品作为发展重点。然而,怎样评价这些技术的可靠性,怎样才能更好的推进这些技术的研发,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仅需要企业持续探索,也需要包括检测和研发机构在内年的所有参与者共同探讨的课题。日前在天津举行的2021年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检测与认证技术国际高峰论坛上,各方参与主体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智能驾驶有望成为我国继高铁之后的又一张新名片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前沿技术发展的战略方向和产业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定点推动汽车产品生态更新、交通出行模式的丰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社会运行模式的创新。”正如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安铁成所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进入快车道,技术创新日益活跃,新应用蓬勃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更大范围的跨行业合作,更加完善的政策法规,更深层次的产业行动,都在释放未来智能汽车发展新格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表示,智能驾驶是智能代理和智能机器的典型代表,它改变“游戏规则”,重塑未来产业格局,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一些企业组织的生死存亡,影响世界强国更替兴衰,推动人类文明演进发展。“可惜,人们对智能驾驶的长远作用认识不足,对产业化难度认识不足,对近期效果期望过高。我们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他认为,智能汽车产业化有四要素,即市场、技术、成本、生态。智能驾驶是智能产业的顶梁柱。2020年到2030年既是全球智能驾驶最重要的市场创新期、产品孵化期,也是自动驾驶的社会接受期,恰逢我国制定“十四五”规划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正是中国的机遇。“这十年,对我国智能驾驶、智能制造乃至人工智能占领全球高低,举足轻重。”李德毅表示,孵化期的前五年,自动驾驶车辆不会是市场的主流,要通过有趣的技术,谨慎选择落地场景,先用于特种车和商用车,吸引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到孵化期的后五年,2025—2030年,自动驾驶从有趣向有用跨越,开始被早期采用者所接受,产业链配套形成,可规模化扩展,提供精准化管理和市场化服务,产品开始快速迭代升级。十大赛道全面铺开,从示范走向普及。智能网联汽车生产超过一千万辆,大部分城市的BRT公交实现自动驾驶,普遍推广于特种车和商用车,迅速向私家车和小轿车普及。大规模发展期的前五年,2030—2035年,智能驾驶车具备学习能力,包括试错学习和向事故学习,不再是软件定义的汽车,不仅有计算智能,还有交互智能和记忆智能,可以自学习,自成长。到2035—2045年,大规模发展期的中十年,智能驾驶车辆之间自然交互,突破各种地理栅栏,天气栅栏和人文地俗栅栏,车群具有灵活编队模式,形成新的交通文化和社会生态人工驾驶的门槛大幅提升。“到人工智能一百年的时候,中国智能网联生态领先全球,国内罕见人工驾驶,可交互学习自成长的轮式机器人及其编队,可望实现国内交通全覆盖。如果实现了无人驾驶,我们的物流行业公路运输要更大,比铁路要大。”李德毅称,智能驾驶有望成为我国继高铁之后的又一张新名片。
要重视智能汽车安全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强调,智能网联车安全主要包括电磁安全、软件安全、信息安全、功能安全四个层面,围绕环境感知、网络传输、决策执行、形势控制四个核心功能来保障安全可靠。同时,既要应对新技术引发的汽车自身的决策安全,也要应对因汽车活动而衍生的威胁他人的信息安全与人身安全的情况,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作用是在驾驶领域中做出辅助安全的赋能效应。
天融信车联网产品线总经理范雪俭则认为,当技术应用带来新的便利性的同时,也将相应的有一些安全风险,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第一,网联化安全风险,外部非法入侵,内部风险暴露,互联协议漏洞;第二,智能化安全风险,车载操作系统安全,自动驾驶系统安全;第三,应用安全风险,车载应用安全风险,云端应用安全风险,移动端应用安全风险等等;第四,数据安全风险,云端数据泄露,车内数据泄露,应用数据泄露等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用测试推动智能汽车发展
工中汽中心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志新则表示,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在技术发展趋势上有几个特点:企业由研发阶段向量产应用阶段转变,但一些新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何提供自动驾驶功能,需要下一阶段行业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支撑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产业迎来了各种新玩家,在挑战传统汽车企业,一些新观念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新思想,也挑战传统造车行业;伴随技术应用规模化和智能不断显现,智能网联逐渐上升到社会层面,参与方由原来的技术专家变化为消费者。技术方案也转化到新领域。他还强调,标准是达成行业共识的纽带,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用标准支撑、服务行业,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工业与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刘法旺表示,智能汽车的发展有三个难点:测试、验证、评价自动驾驶的安全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车的系统越来越复杂,应用场景越来越复杂,此外在自动驾驶的过程中很多使用人工智能,到底怎么去验证,怎么能够很好的运行,在技术上还有很多需要探索。我们有一个观点,从整车制造出发,来保证安全运行。这里有很多理论问题、技术问题、工程问题需要解决;车现在有一个新的变化,产品持续迭代更新,需要完善准入及监督管理方式。汽车也开始电子化,软件的应用、数据的应用,逐渐成为新的趋势;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督,需要跨行业部门之间加强协同。围绕汽车的安全,在过去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备,比较明确的体系。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车运输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炜则表示,我国无人驾驶试点、示范阶段停滞不前,迫切需要解决无人驾驶实际落地运用的问题。关于智能车辆的运营,周炜提出要合理定义和登记划分,立足使用角度建立健全无人驾驶营运车辆测试评价体系。同时,无人驾驶营运车辆应用需要车辆的智能化程度和使用条件匹配。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副院长安宏伟强调,技术安全性验证始终是产业发展关键,而方针测试则是智能驾驶技术安全落地的加速器。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V2X技术专家傅建雄介绍,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环节在运行过程中发现了,应用场景测试评价理论和标准体系待完善统一等问题。
重庆长安汽车有限公司智能化研究院高级副总工程师宋振广表示,要把一个可靠的、安全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解决方案,更多的是从管理和体系等等方面,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一个有效的测试验证,经过测试活动之后才能把产品交付给消费者。东风集团智能网联专业总师李红林则认为,面向需求,在智能驾驶测试前,通过端到端地进行相关方需求再梳理,以尽量避免需求传递的遗漏,文档或模型与需求更新的不同步;在智能驾驶测试中,需要充分识别客户体验,预期功能安全等领域问题,解析测试问题时不唯技术论,转换到用户思维,找方案解决“技术合理”的问题。
智能汽车
安全
测试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