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牵手比亚迪,海信绑定蔚来,海尔与上汽、吉利达成合作……随着家电巨头们在汽车领域布局的持续加深,新一轮的家电企业跨界“造车”热潮正在袭来。
事实上,在表层不断释出的合作信息之下,是越来越多本土家电企业大佬高调出席汽车相关高峰论坛,公开宣言,“要补齐中国在新能源车供应链上的短板。”似豪言壮志,更似势在必得。
在他们看来,同为大型制造业,复制中国家电业的成功路径,将是中国汽车产业走向强盛的最佳捷径。
家电业的今天,就是汽车业的明天
纵观中国工业发展史,我国家电业与汽车零部件业均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但基于用户体量与产品属性的不同,两者的差距自起步便越拉越大。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便涌现了大量家电企业,产品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在长达数十年的大混战后,中国在2010年基本奠定产业霸主之位。
据日本民间机构富士经济发表的市场调查数据,2010年中国已占全球家电市场总生产量的85.3%,且中国销售市场占有额超23.4%,成为世界第一。这其中,以美的、格力、海尔等为主体的头部品牌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自此行业格局基本确立。
对此,威灵汽车部件公司总经理陈金涛博士认为:一是中国家电产业内卷严重,从技术创新到营销等多重角度推动产业精进;二是中国拥有非常完整的家电产业链;第三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中国家电产业的关键核心零部件是完全自主可控的。
反观中国汽车工业史,本土零部件企业通过农业机械、军事装备和整车企业分离等方式萌芽,但以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为主导的传统供应链,基本被欧洲、美国、日本企业所主导。与此同时,是合资企业所建立的供应链高度封闭,核心技术源于海外。
起步晚、技术空心化、人才储备匮乏等一系列的发展困境,致使本土零部件企业多以小、零、散“游击队”式存在,成为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痛点所在。
在多家研究机构对比看来,相较于家电行业发展进入成熟期和转型期,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生命周期落后了约10-15年。
也正因此,不仅仅是家电企业,更多汽车从业者渴望复制中国家电,尤其是白色家电的成功路线。
新一轮家电“造车”浪起,剑指头部零部件供应商
“今天”总会过去,如何延续辉煌,是诸多站在巅峰的家电巨头们不得不探索的关键课题。
今年初,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显示,我国家电市场在经过连续2年下滑后,在2021年迎来复苏,零售规模达到8811亿元,同比增长5.7%,整体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可是由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叠加国内商品房销售持续负增长、人口增速放缓带来的结构转变驱动而来的拐点并未迟到。
越来越多的家电龙头在追求基业长青的同时,致力于扩产新业务、布局新赛道,从白色家电,到黑色家电,从智能手机到平板、电脑,再到汽车,以此寻找企业第二增长曲线。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界初,美的、奥克斯、春兰、新飞、格林柯尔等家电企业,就曾掀起过第一轮跨界造车热潮,尽管多以失败收场,但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间,这一热潮从未彻底消散。
只不过相较于格力、创维对于整车制造的执着,更多家电巨头将目光锁定汽车零部件业务。
以美的为例,“我们从十年前就开启EPS转向电机的研发,5年前开始研发汽车电动空调压缩机,到2018年威灵汽车部件产品公司正式成立。”陈金涛博士进一步表示,其中,R134a电动压缩机作为全球首款量产的800V、12000rpm高转速电动压缩机,并已上车小鹏G9。
按照美的的目标,其切入汽车领域的目标之一便是通过自身核心底层技术优势对新能源车制造的细分弱势环节进行延伸,从而补齐中国在新能源车供应链上的短板。“最终打入全球一半主流新能源车客户的供应链体系。”
海信则是在去年3月实现控股日本三电后首次公布其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三大布局,即车路协同、智能座舱以及整车热管理。
“海信的定位很明确,就是服务主机厂,做智能汽车关键部件与方案的一流供应商。”海信汽车电子研究所副所长刘宏举公开表示。
瞄准智能电动车赛道,由部件向集成系统快速迭代
2019年,在与某位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大佬对话时,他曾表态,中国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零部件行业中,都没有一个领头羊。
很显然,不过数年,在汽车“新四化”不断推进的趋势下,百年的汽车业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产业链、价值链重构,电动与智能的供应链逐渐成为汽车产业主导的供应链,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地位正快速攀升。
聚焦家电巨头跨界“造车”,更多瞄准的是汽车热管理,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赛道,如前文提及的海信、美的,还有通过与马瑞利合资、收购盾安环境强势入局的海立、格力等等。
究其原因,陈金涛博士解释称,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对热管理要求更高,而热管理恰好是家电企业的强项。家电中的一些复杂的热管理部件,传统燃油车用不上,但电动汽车需要。因此,家电企业布局电动汽车零部件,有天然技术优势。
专注赛道,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今年8月份产销量首次突60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28%,创下历史新高。据多位业内专家预测,至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有望提前达到50%,由此将进一步推动包括汽车空调压缩机在内的热管理系统相关市场高速增长。
根据国信证券的测算,受益于电动汽车渗透率提高,国内电动压缩机对应内销市场量级将从2021年约62亿元增至2025年180亿元;热管理系统单台车价值量约6000元,对应内销量级则将从2021年186亿元增至2025年540亿元。
从技术层面而言,电动化转型给家电巨头进军汽车产业的捷径,但似乎谁也不想止步于此。
仍以美的为例,依靠美的工业技术已经积累了5500多项机电共性专利技术,威灵汽车布局了包括电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和底盘执行系统三大产品线在内的,包括CO?转子式汽车电动压缩机、辅助/自动驾驶的EPS电机以及主驱电机五款产品,目前基本已上车测试并将陆续量产。
“我们目前的规划是希望每年都能有1-2款新产品推向市场,大致思路和方向是从部件到组件再到系统,也就是‘333’战略。”陈金涛博士透露道,自2018年成立至去年5月,威灵大部分经历都是在做核心部件,去年开始逐渐升为部件,再下一个3年,美的新能源车业务将着重布局系统级的解决方案。
海立亦是如此。作为行业前三的世界级空调压缩机供应商,海信一直在谋求产业发展突破转型。自2000年,进入新能源汽车电动空调压缩机、汽车零部件铸件等领域,并于2021年初同马瑞利空调和压缩机领域业务合资合作,一年后,海立科创中心汽车热管理及关键零部件研发中心(以下简称海立科创中心)暨海立马瑞利全球研发中心(中国)正式启用。
至此,海立成为全球少数拥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并实现了海立从白色家电领域发展到汽车零部件领域、从核心零部件发展到系统集成、从国内市场为主发展到国际化布局的三大转型战略。
汽车产业变革仍在加速,新的供应链体系正快速形成。且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看来,在新的供应链体系中,过去在汽车产业视野之外的企业很可能会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主导者。
近年来,伴随房地产增速放缓,汽车成为国民经济新支柱,越来越多其他领域的巨头强势跨界而来,如地产商、互联网企业、消费电子等等。而来自家电的新一轮“龙卷风”又能否真的补齐中国在新能源车供应链上的短板,助力中国实现汽车强国梦,或许还待时间的考验。
汽车
零部件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