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伴随着车市的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退役潮”也接踵而至。为强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完善制度建设和溯源管理,工信部近日组织召开工作座谈会,围绕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标准体系、加快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升级等问题建言献策。
回收利用是降低动力电池综合使用成本的有效途径。动力电池退役时还保有70%至80%剩余储电能力,可广泛用于电力系统储能、通信基站备用电源、低速电动车、电动叉车等领域,电池梯次利用可充分挖掘其剩余价值,降低电池用户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此外,退役的废旧电池也是锂、钴、镍等电池上游原料的重要来源,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需求快速增长背景下,电池原材料供不应求。退役电池回收利用可有效缓解上游资源扩产压力,降低关键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
推动回收利用是降低动力电池环境污染的必要措施。电池生产环节能耗水平高,排放强度大,其中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等材料制备过程更是占到电池生产能耗的一半以上。由于梯次利用省去了电池材料制备环节,其环境影响大幅下降,而采用再生材料生产的电池相比常规生产方式能耗强度更低,也可显著降低电池排放水平。近期欧盟出台《电池与废电池法规》要求对电动汽车电池分阶段实施碳足迹披露、性能等分级和最大限值,并规定了最低回收目标,电池制造商需自费组织废旧电池分类收集、运输、回收事宜,未满足相关要求的或将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数额超过3400亿元,同比增长86.7%,创历史新高。做好电池回收利用工作,有助于降低国产电池碳足迹,提升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
做好回收利用是提升动力电池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电动汽车使用阶段的使用环境、工况不同,退役动力电池容量保持率不一致,安全事故的诱发因素和薄弱环节与新电池存在差异,这也使退役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评估变得更加复杂。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尚不完善,不少从事电池回收业务的小微企业或店铺不具备专业电池处置资质,退役动力电池流入小作坊后,被制成小型充电宝,或者简单加工冒充新电池,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强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有助于行业规范发展,提升动力电池安全水平。
当前动力电池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模组电池包(CTP)、一站式电池(One-Stop)、电芯到底盘(CTC)等高能量密度电池集成技术成为市场主流,退役电池回收利用的难度也将有所提高。强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完善制度建设和溯源管理,平衡好电池全生命周期性能与环境目标已迫在眉睫。对此,一是加快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从市场、环保、安全等多方面强化电池流向管理。二是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相关技术标准,构建涵盖梯次利用、材料循环的标准体系。三是支持产学研融合发展,鼓励校企合作,推进退役电池柔性拆解、高效再生利用等技术攻关与市场应用。四是加快动力电池碳足迹方法论研究,将回收利用环节纳入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提升出口电池国际市场综合竞争力。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刘坚)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回收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