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委员:中国新能源汽车战略清晰,建议完善碳排放管理机制
2023-03-07 09:16:06
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6日讯(记者 姜智文)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战略非常清晰,产品琳琅满目,并建议“大家多多选购中国生产的新能源产品”。此外,李书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还带来了完善碳排放管理机制;加快制定、实施商用车碳积分管理办法等提案。


  据李书福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消费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出口量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中国去年出口了67.9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20%。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迈入700万辆规模,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占率为25.6%。


  李书福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具有几个特点:第一,战略非常清晰,方向很明确,目标也很具体;第二,执行、推广、实施非常严格,很有序,管理得很好;第三,中国新能源汽车始终围绕着绿色、环保、节能、可持续的生态链体系建设。


  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成本在不断下降,消费体验也越来越好。“现在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很多,可以说是琳琅满目,每年都会出现一些‘爆款’汽车产品,出现了消费者排队购买的现象。我建议大家多多选购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李书福说。


  值得关注的是,李书福委员在全国两会期间还带来了多项与碳排放有关的提案,包括完善碳排放管理机制,促进企业自觉践行“双碳”责任;加快制定、实施商用车碳积分管理办法等。


  2020年,我国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总体目标(简称“双碳”目标),充分体现了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不过,在李书福看来,目前我国企业的碳管理仍处于萌芽期,大部分企业并未意识到碳管理的重要性。从政策层面来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的建设对推动企业的碳管理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覆盖面较窄,对未参与碳市场的企业缺乏有效引导,对企业碳排放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南。


  李书福指出,和欧盟碳市场相比,我国碳市场流动性不足,价格远低于欧盟,很难发挥市场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也难以引起企业对碳减排的足够重视和长远规划。同时,目前碳市场机制主要针对高排放企业,对低排放企业尚缺乏相应的减排促进机制,企业缺乏减排动力和积极性。


  对此,李书福建议,完善碳市场管理运行机制,激活碳市场交易,充分发挥市场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优化碳市场配额发放及履约机制,创新以配额为基础的碳金融产品,突出配额的资产属性,提高企业减排积极性;多元化碳交易产品种类,尽快重启自愿减排(CCER)项目申报,扩大CCER项目类型,适时引入碳期货、碳远期等交易产品;扩大碳市场的参与者,激活碳市场流动性,提高碳市场交易量和交易价格。


  扩大全国碳市场参与企业的覆盖范围。完善相关政策,有序地分批将重点碳排放行业全部纳入全国碳市场,建议争取在“十四五”期间纳入数据基础较好的钢铁、水泥、有色金属行业,“十五五”期间纳入所有重点排放行业,同时稳步推进非重点碳排放行业纳入碳市场的工作。


  全面普及碳标签及碳普惠制度,推动全社会自觉践行“双碳”责任。建立全国统一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及碳标签认证制度,鼓励商家及个人采购带有碳标签的产品;全面普及碳普惠制度,鼓励基于碳减排生活方式的创新创业,同时引导低碳消费,形成全民降碳的良好社会氛围。


  聚焦商用车领域,李书福委员指出,国际商用车减碳政策不断加码,建立碳积分制度能为我国低碳商用车发展保驾护航;新能源商用车增长空间大,产业急需政策激励,让“3060双碳”目标行稳致远;出台碳积分可促进商用车产业全面转型,辐射全价值链。


  李书福建议,商用车碳积分设计可大胆创新,紧跟时代潮流;全面统筹、通盘考虑,避免“一刀切”;商用车碳积分管理应稳中求进,分段实施。


责任编辑:隋子健

新能源汽车

碳排放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