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跃御市:C级车市场上半年六四开,大众辉昂黯然离场?
2023-07-20 09:52:57
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网

今年上半年,国产C级车的整体销量为437606辆,同比增长10.66%;6月销量为90222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6.93%。从体量来看,燃油板块和新能源板块基本保持六四开的市场份额,在6月分别占比56%、44%,上半年的份额分别为59%、41%。

  在燃油车板块,奔驰E级强势夺得了双料冠军。销量强劲表现的背后,大幅的终端优惠是一个重要的诱因。据了解,为了给全新一代奔驰E级让路,现款产品目前正在终端进行优惠清库。相比之下,在3月展现出逆袭态势的上汽大众辉昂,5月的销量数据突然“归零”,6月的销量数字竟然显示为负数。

  在新能源板块,“北”奥迪(一汽奥迪)在C级车市场遭遇发展瓶颈的当下,“南”奥迪(上汽奥迪)传出了欲“借腹生子”的消息。有分析认为,考虑到一汽奥迪和上汽奥迪的南北竞争格局,此次奥迪购买上汽的电动平台推出的产品,很有可能仅在上汽奥迪中进行投产和销售。

  国产C级车市场的上半程争夺战,已经落下帷幕。回过头来看,今年上半年,该细分市场的整体销量为437606辆,同比增长10.66%。6月单月,国产C级车的累计销量为90222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6.93%。

  从体量来看,燃油板块和新能源板块在6月的销量之和分别为50548辆、39674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2.98%、2.66%,在C级车总销量中的占比分别为56%、44%;上半年的累计销量之和分别为259661辆、177945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47%、19.94%,在C级车总销量中的占比分别为59%、41%。

  奔驰E级收获双料销冠,大众辉昂黯然离场?

  在燃油车板块,奔驰E级强势夺得了双料冠军。数据显示,6月,奔驰E级的销量为16400辆,上半年的累计销量为82769辆。销量强劲表现的背后,大幅的终端优惠是一个重要的诱因。中国经济网记者在致电北京地区4S店时了解到,奔驰E级的现金优惠达8万元左右。

  据了解,国产长轴距版的全新E级轿车会在今年第三季度发布,并在今年年内上市。而为了给新车让路,现款奔驰E级目前正在终端进行优惠清库。

  同为C级车市场“三强”的奥迪A6L和宝马5系同样发挥稳定。数据显示,6月,奥迪A6L和宝马5系的销量分别为14901辆、8131辆,上半年的累计销量分别为70732辆、60543辆。

  在3月开启逆袭的奥迪A7L,单月销量暂时稳定在1500辆左右。数据显示,6月,奥迪A7L的销量为1547辆,上半年的累计销量为5049辆。未来,奥迪A7L能否迎来更大的突破,无不令人期待。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样在3月展现出逆袭态势的上汽大众辉昂,5月的销量数据突然“归零”,6月的销量数字竟然显示为负数。不知此次“失踪”后,辉昂能否回到销量排行榜中?

  早在2017年6月,中国经济网记者就曾在《为颜面而战 辉昂是否还有"回天之术"》一文中提出:“面对这一惨淡的销量,上汽大众的坚持和坚守已经显得越来越乏力”;“面对惨不忍睹的市场业绩,不知厂家是否还有挽回‘善于营销’颜面的回天之术?”

  “北”奥迪遭遇瓶颈,“南”奥迪“借腹生子”?

  在新能源板块,奔驰E级新能源在6月的销量还是显示为零。有业内人士透露,“这也是受车型即将换代影响,厂家不再生产现款产品,经销商也完成清库”。无独有偶,奥迪A6L新能源的销量在6月也“归零”,不知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北”奥迪(一汽奥迪)旗下新能源产品在C级车市场遭遇发展瓶颈的当下,“南”奥迪(上汽奥迪)传出了欲“借腹生子”的消息。据路透社报道,“奥迪将从上汽集团旗下专注高端电动车的智己汽车手中购入电动化平台,双方的谈判已进入较为深入阶段”。

  稍早时候,《欧洲汽车新闻》报道,奥迪曾与比亚迪、北汽、吉利等多家中国车企商讨购买电动平台一事。最终,奥迪将目标选定了已有合作的上汽。

  对此,上汽集团回应称,“目前公司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如有重要进展并涉及上市公司披露要求,公司将按照有关规定,相应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据了解,智己汽车成立于2020年,是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三方共同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目前智己在售车型共有两款,分别为L7和LS7。

  根据奥迪的计划,到2025年,将面向全球市场推出30款电动车型,其中20款为纯电车型,预计5年后电动车年产量也将达80万辆,电动车销量将占全部汽车销量的40%。

  有分析认为,一汽奥迪的PPE平台将在明年投产,考虑到一汽奥迪和上汽奥迪的南北竞争格局,此次奥迪购买上汽的电动平台推出的产品,很有可能仅会在上汽奥迪中进行投产和销售。(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跃跃)


责任编辑:刘利香

C级车

销量

大众辉昂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