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内卷”几乎贯穿中国汽车市场全年。最具内卷代表性的价格战,也从年初打到了年尾。进入12月,价格战再度燃起,相较以往,这一轮价格战似乎更为激烈。
或许是基于年度KPI的压力,最后一个月向全年销量目标发起冲刺,成为各大车企的重要任务。随着“限时钜惠”“年末嗨购”等降价字样的出现,这场年终大战的战况也越发激烈。
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12月以来,近20多家车企先后开启降价促销活动。这其中,不仅包括新势力代表,还有合资品牌,更有国有车企纷纷加入战局。整体来看,年终冲刺不输“金九银十”消费旺季时的火热,正在间接拉动消费需求。
这一波价格战,谁又会是最后的赢家?
第三轮规模化“价格战”
回顾价格战的始末。今年年初,特斯拉发起的第一轮价格战开始,到年中价格战再度兴起,年底已经是第三轮规模化的价格战。
11月30日,刚上市就降价的极越01宣布全系直降3万元,预示着新一轮价格战拉开序幕。12月1日,长安深蓝随即跟进,宣布深蓝S7 520Pro纯电版直降10000元,叠加定金抵扣综合优惠最高达16000元。另一边,11月8日刚上市的荣威D7,也把起售价从12.58万元直接降至10.98万。
对于刚上市就降价的品牌车型而言,抢占市场才是第一位考量的因素。而至于对品牌形象的影响,也已经无足轻重。毕竟,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不够优惠的价格。
强如比亚迪,也在希望在这轮价格战中进一步巩固地位。继11月大促之后,12月1日,比亚迪宣布旗下王朝系列主力车型降价。其中,比亚迪秦PLUS DM-i冠军版直接降至8万元区间。
新势力阵营中,理想汽车尽管提前完成年度销量任务,也没有放弃12月最后一轮机会。针对旗下车型,理想汽车最高给予3.6万元购车补贴,此外,消费者还将获赠价值2000元的油卡。
外资品牌中,特斯拉在涨价与降价之间不断横跳。一个月连续涨价4次之后,11月28日又官宣“降价福利”,年底提车Model 3/Y,最多可享2.1万优惠。当然,还有传统大厂大众、宝马和奔驰,大众ID.6 Crozz最高优惠接近7万元;宝马iX3最高优惠竟有17.05万元;奔驰EQE也放下豪车身段,部分车型降价幅度竟然达到16万以上。
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12月以来,各大车企包括比亚迪、长安汽车、广汽集团、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哪吒汽车、零跑汽车等纷纷加入年终价格战,直击持币观望态度的消费者的情绪。
年底冲量,此战非打不可?
价格战的目的很明确,以优惠政策拉动销量增长,更直接的解释便是以价换量。这一轮来势汹汹的价格战,也势必为年底销量持续走强埋下伏笔。很显然,面对近乎“疯狂”的打折降价,再加上年底买车的美好寓意,消费者蠢蠢欲动的心情,早已被撩拨得难以自已。
年底再冲一波量,便是车企发动年终价格战的最佳解释。没有真金白银的优惠,又何来数以万辆计的销售数据,又如何在年终总结上画一笔圆满的句号?
如今,大多数车企已经公布11月的销量,而从1-11月累计销量来看,对比年初制定的销量目标,大部分车企还存在不小的缺口。
盖世汽车统计主流新能源车企年度销量目标达成率发现,多家车企中,仅有理想汽车提前完成年度销量目标。除开理想汽车之外,吉利集团是距离目标最近的车企,目标完成率达到93.09%。比亚迪距离年度300万辆的销量目标还存在32.8万辆的缺口,年终有望进行最后一轮冲刺。
此外,还有长安汽车、奇瑞集团以及岚图汽车,目标完成率达到80%以上。岚图汽车年度销量目标为5万辆,12月仍有万辆的销量任务需达成,压力也不可谓不小。
与目标完成度达到80%以上的企业相比,其他新能源车企则压力更大。造车新势力阵营中,零跑汽车目标完成率为62.75%,小鹏汽车目标完成率为60.75%,蔚来距离目标完成率为57.96%,哪吒汽车目标完成率仅为40.80%……
无论是踮起脚尖便能完成年度目标,还是距离目标还有一大段距离,年终冲量终究是车企必须参与的一个环节。价格战,已经成为关乎生死的战役,与其把机会留给别人,不如自己奋力一搏。
“极氪不想打价格战,但从来不怕打价格战。”极氪汽车副总裁朱凌就指出,面对价格战,极氪汽车就是忍一下,而别人则是在流血。按照朱凌的观点,价格战终究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然而面对激烈的竞争,价格战又是一场不得不卷入的战争,拥有资金底气和降本空间的企业,才能笑到最后。
价格战之下,谁家底气更足?
然而,价格战始终是一场流血之战,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换取亮眼的销量数据。这场消耗战,需要车企雄厚的资金为后盾,以及可观的降本空间为缓冲。不过,价格战的背后,却拼出了另外的一种情形。部分车企不仅没有烧光资金,却越来越赚钱。
比亚迪一直是价格战中主力企业之一,却也成为最能赚钱的车企之一。
比亚迪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三季度总营收1621.5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04.13亿元。大致测算,比亚迪在第三季度每天能赚1.15亿元。同时比亚迪第三季度累计销售新车82.4万辆,对照三季度利润情况,比亚迪单车利润也终破万。
利润丰厚的另一边,比亚迪也是价格战的重要参与方。然而,价格战越激烈,比亚迪却越能赚钱。如今,比亚迪甚至可以把一款秦PLUS DM-i冠军版车型价格下压至8.98万元,还依旧有利润可赚。
汽车产业始终是追求规模化的产业,车企只有达到一定的销量水平,才能实现盈亏平衡。当然,如果还要保证利润空间,背后还需要强大的造血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盈利能力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对此,比亚迪给出的回应则是,公司凭借不断提升的品牌力、持续扩大的规模优势和强大的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公司盈利持续向好,展现了强大的韧性。根据汽车行业人士王东(化名)的观点,“规模效应能摊平成本,使得车企具备更大的盈利空间。”另外,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核心供应板块实现自研自产,“可将单车成本压缩到最低。”
理想汽车公布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季度交付量和财务数据均创历史最佳。其中,第三季度交付105108辆,同比增长296.3%。季度营收346.8亿元,同比增长271.2%。同期经营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23.4亿元和28.1亿元,实现连续四个季度盈利。
理想汽车也被誉为最会控制成本的新势力之一。理想汽车总工程师马东辉指出,要想在中国汽车市场持续保持品牌竞争力:首先需要具备维持价格稳定的能力;其次需要满足用户越来越多用车场景的需求。
而在成本控制方面,面对汽车市场的不确定性,理想汽车明确区分供应模式的差异,以便在最大程度上控制成本。马东辉表示,“我们将供应链分为不同模块,只做必要的部分,选择自研自制的判断标准是效率,因此实现了上游成本和风险控制的良好平衡。”
“具体来看,对于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差别较小的零部件,理想汽车青睐与成熟的供应商合作;对于电机等新能源汽车独有的核心部件,理想汽车则选择自建工厂和与供应商合作结合。”马东辉强调。
可见,价格战之外,寻找新模式、建立新壁垒才是车企赢得竞争的底气。价格战是以牺牲自身利润为前提,新能源汽车时代,谁的成本控制能力强,谁的规模化效应显著,谁就能在价格战中站在优势位。
价格战已至终局?2024年继续卷
分析至此,车企纷纷参与价格战的逻辑闭环也显现出来。以价换量,实现规模化,以规模效应实现成本下探,再降价吸引消费者,继续实现规模化提升。“规模上量-规模化降低供应链成本-整车成本下降-降价吸引用户-继续规模上量”。因此,这也解释车企对年度目标值的执著,背后的追求是规模化效应。
上汽大众总经理俞经民就进行过阐述,在合资品牌中,上汽大众ID.系列拥有强大的竞争力,虽然还处于亏本状态,但是随着销量提升,最终会度过盈亏平衡线。另外,上汽大众在燃油车板块还继续赚钱,可以为新能源板块提供支持,这也是上汽大众ID.系列敢于参与价格战,维持优惠政策的原因。
不下牌桌,那就继续开战。预测2024年的走势,“内卷”还会继续成为主题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就表示,今年的车市就是卷,明年会更卷,产品高度的同质化,加上内需乏力,明年竞争将会非常激烈。
不过,价格战继续下去,汽车市场格局也势必在内卷中分化。有车企在价格战中面临层层压力,比如特斯拉利润率就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企业则在价格战中获益,比亚迪和理想越来越能赚钱。也有车企在价格战中捉襟见肘,始终处于亏损状态,当然也会有企业走下牌桌,最终被淘汰出局。
正如理想汽车CEO李想所言,智能电动车的三年淘汰赛已经开始,将从2023年一直持续到2025年。(李争光)
转自:中国新闻网
年终
车企
降价促销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