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迪安·博内特 朱机 译
人们爱酒。因为太爱酒,与酒精有关的问题在各类人群中正在日趋严重。并且,酒精带来的问题广泛且持久,人们为此已经耗费了无数资金。那么,为什么这样一种害处很大的东西竟会如此大受欢迎?
原因或许是,酒能使人快乐。酒会引起脑中负责奖赏和愉悦的区域释放多巴胺,从而引发奇异而欣快的陶醉感,让社交场上的饮酒者十分开心。除此之外,社交对话在酒精的催化下越来越热烈,酒几乎成了庆典、联谊,包括一般娱乐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正因为如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酒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常常被忽略。
喝酒是一种必要的放松,让我们从现代社会强加的沉重和规矩中解脱。所以,爱酒之人将酒精的负面作用视为一种值得付出的代价。
酒精的负面作用之一是导致记忆丧失。酒和记忆丧失摇摇晃晃地携手相伴。在情景喜剧、脱口秀中,一个经典的笑料就是某人酩酊大醉后,早上醒来发现自己躺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身边是交通路障、陌生的衣物、打鼾的陌生人、愤怒的天鹅,或者别的什么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在卧室里的东西。
既然如此,为什么本文标题还在说喝酒可能有助于记忆呢?
好吧,让我们先来看一看为什么酒精会影响人脑的记忆系统。毕竟我们每次不管吃什么东西,都要吸收数不清的各种化学物质,那些物质怎么就没让我们口齿不清,也没让我们跟路灯干上一架呢?
这就要怪酒精的化学成分了。人体和大脑有好几层防御机制(包括胃酸、复杂的肠黏膜、专门防止各种物质进入大脑的屏障等)阻挡可能有害的物质进入。可是酒精(尤其是可供饮用的乙醇)能与水相溶,并且其分子小到足以穿过以上所有屏障。因此,喝下去的酒精最终会随着血液跑遍全身。当它们在脑中积累后,便会开始给一些特别重要的工作使绊子、搞破坏。
酒精是一种抑制剂。这么说不是因为它会让你隔天早晨感觉沮丧和压抑——虽然实际上的感觉就是这样,而是因为它实际上会抑制大脑神经的活动,就像有人调低了音响音量似的。可这为什么会让人做出荒唐的举动呢?如果说大脑的活动被减弱了,那么,喝醉的人不应该静静地坐着淌口水吗?
没错,有些人喝醉了正是如此。但要记住的是,人的大脑在清醒状态下的每一刻都承担着无数任务,它们不仅让有些事得以发生,同时也在阻止另外一些事发生。大脑几乎控制着我们所做的一切,但很显然,各项事务不能全部同时进行,所以大脑的很大一部分被用来抑制和暂停某些脑区的激活。
不妨想象一下大城市里的交通指挥,那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交通标志和红绿灯的帮助。一旦少了它们,城市可能几分钟内就会陷入混乱甚至彻底瘫痪。
类似地,大脑的很多区域提供了重要的基本功能,但它们只在必要的时候发挥作用。举例来说,大脑中负责腿部运动的区域非常重要,可当你端坐着开会时,就不需要它发挥作用了。这时就需要大脑中的另一部分对控制腿的区域说:“兄弟,现在不用动。”
而在酒精的影响下,大脑中原本应该管控或抑制眩晕、欣快和愤怒的红色交通灯变暗甚至关闭了,酒精还让负责口齿清晰或走路协调的区域也停工了。
值得注意的是,人体中那些比较简单的基础系统,比如控制心率之类的系统,很不容易被改变,相当稳固;而那些比较新的、更精巧的系统,则更容易被酒精干扰或损伤。现代科技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一部20世纪80年代的随身听被你从楼梯上摔下去,也许还能播放;而桌角的智能手机被轻轻拍了一下,就换来一张高额修理账单——看来精巧的代价就是容易坏啊!
大脑和酒精之间也是这样,“高级”功能首当其冲。像社交禁忌、羞耻心、头脑中“这么做恐怕不好”的小声音,都会被酒精快速压制。喝醉后,人变得更容易想到什么就直接说出来,或者更有可能做出些疯狂的举动来博人一乐。比方说,欣然应允写一本关于大脑的书。
最后被酒精干扰的(能到这个地步说明已经喝了不少)是心率、呼吸等基础生理过程。酒喝到这个份儿上,大脑恐怕已经行使不了担心的功能,实际情况却非常值得担心。
记忆系统位于两个极端之间,它既是基础的,又是复杂的。酒精似乎特别容易干扰海马区,也就是主要负责形成和编码记忆的脑区。短期记忆会受到限制,而隔天醒来时发现记忆出现可怕的空白,则其实是海马区受到影响,使得长期记忆被干扰造成的。当然,记忆并不会完全被关闭,通常还是有记忆在持续形成着,只是效率更低,也更杂乱了。
有趣归有趣,对大多数人来说,喝酒喝到断片(记忆的形成被彻底阻断),通常意味着已经醉到说不了话、直不起身的地步。然而,酒精依赖者不一样,他们长期大量饮酒,身体和大脑已经产生了适应性,甚至变得需要定期摄入酒精。因此尽管他们的饮酒量比常人所能承受的多得多,却还是(或多或少)能保持直立并有条理。
尽管如此,摄入的酒精依然会对他们的记忆系统造成影响,并且如果酒精在他们的脑袋里晃荡得太厉害,他们记忆的形成会彻底歇菜。不过强大的耐受力会让他们依然保持正常的谈话和动作,一切毫无外在迹象。但10分钟后,他们对自己刚说了什么、做过什么,便印象全无。
没错,酒精会扰乱人的记忆系统。可是在某些非常特殊的环境下,酒精还真的能帮助回忆。这种现象被称为“状态特异性回忆”。
外界情境可以帮助人们回忆。身处与记忆获得时相同的环境,能让人更容易提取记忆。不过还有更棒的,会用到内部情境或者说“状态”,因此被称为“状态依存性回忆”。简单地说,像酒精、兴奋剂或其他能改变脑活动的物质,会带来特殊的神经活动状态。当大脑突然需要应对这样一种周身循环的物质时,一定会加以留意,就像房间里如果突然全是烟,你一定会警觉一样。
情绪也是如此。假如你在心情正糟糕时得知了某事,之后当你再次心情糟糕时,就更有可能回忆起那件事。把情绪和情绪失常总结为脑内“化学物质失衡”,可能过于简化了(尽管很多情绪失常的人确实如此),但大脑确实能够识别那些导致特定情绪和来自特定情绪的化学物质的整体水平与电化学活动——实际上大脑正是这么做的。因此,头脑的内部情境也有可能像外在环境一样有助于记忆的触发。
酒精会对记忆造成干扰,但只发生在饮酒超过一定量时。当然存在享受了几杯啤酒或红酒所带来的陶然之感,第二天依然什么都记得的可能。当你喝上两杯红酒后听到了什么八卦或重要信息时,你的大脑很有可能把微醺的状态作为记忆的一部分一起编码。于是,当你想重温这段记忆时,不妨再喝两杯红酒(我是说改天晚上,不是前两杯刚喝完,紧接着又喝)。在这种情况下,红酒的确有提升记忆的功效。
请不要把这作为备考时大量饮酒的科学依据。要是喝醉了去考试,你遇到的麻烦将足以抵消酒精给记忆带来的那点微不足道的好处——尤其是如果你考的是驾照。
但这里还是给绝望的同学们一点希望吧:咖啡因对大脑有影响,会产生特定的内部状态,有助于触发记忆,而大量学生在考前临时抱佛脚时,会靠咖啡因通宵达旦地复习。所以,假如你参加考试时也接受了过量咖啡因的刺激,那么或许可以帮助你想起笔记上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内容。
说一个算不上很有力的证据:我上大学时有一次(在不自觉间)就采用了这个策略。我为了准备一门很没有把握的考试熬了个通宵,灌下了很多咖啡。为了保持清醒,我进考场前又来了超大的一杯。最后,我那门考试的成绩是73%(英国大学的考试,通常在70%以上的成绩属于一等成绩。——译者注),是年级里的高分之一。
不过,我并不推荐这种方法。我那次是考了高分没错,可整场考试我都无比绝望地想上厕所。为了多要点纸,甚至管监考官叫爸爸。考完回家的路上,还怒气冲冲地大吵了一架——和一只鸽子!
(摘自《是我把你蠢哭了吗》一书)
酒精
喝酒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