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维方式是如何出错的 ——思维方式中出现的逻辑问题
2022-02-21 15:28:56
文章来源
发现杂志

图片

  

  情感语言和错误的类比

  

  情感性的语言会激发起某种情感,但同时也会模糊人的理性。情感语言可以是正面的,比如祖国、正直和诚实这样的词;也可以表示负面的东西,如强奸、癌症以及邪恶等。同样,比喻和类比会用情感混淆思维,从而使我们偏离正途。学究们会把通货膨胀比喻成“社会的癌症”,把工业的发展比作“对环境的凌辱”。而在1992年的民主党提名演讲中,阿尔·戈尔做了一个别出心裁的类比,把病态的美国比作他生病的儿子。称濒于死亡的儿子,在父亲和家人的照料下重获新生;同样,里根和老布什政府统治下的12年,美国也濒临垂死边缘,新当选的政府将会使之起死回生。(戈尔这一年最终当选美国副总统。——编者注)像传闻逸事一样,类比和比喻本身不能成为证据,它们仅仅是修辞工具而已。

  

  “非此即彼”

  

  这个谬误诉诸无知或无识,与“提供证据的负担”和“不能解释并不意味着不可解释”息息相关。这种谬误指的是,如果不能证明一个观点是错误的,那它肯定是正确的。比如说,如果不能证明心理力量不存在,那它就肯定存在。有人争论说,因为你不能证明圣诞老人不存在,那圣诞老人就肯定存在。这种论点的荒谬性更加醒目。人们还可以用同样的方式站在相反的立场上争辩:如果你不能证明圣诞老人存在,那他肯定就不存在。在科学上,信仰应该来自支持某种观点的肯定证据,而不是反对的证据,或毫无证据。

  

  “你错,你的观点就错”

  

  照字面意思,这种谬误指的是“研究持某种观点的人”和“你也是”。陷入这一误区的人把注意力由观点本身转移到持有观点的人身上,通过对观点持有者的抨击来否定其观点。你可以指控某人是儿童虐待狂,但你不能否定那个人所持的观点。了解某人是否有某种特定的宗教信仰或思想观念,可能有点用处,这样可以防止其科研受到偏见的影响。但是批驳别人的观点则必须直截了当,不能旁敲侧击。至于“你也是”这种谬误,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人指控你偷税漏税,如果你回应说,“没错,你也是这样”。这种回答根本不能说明什么。

  

  草率地得出概括性结论

  

  在逻辑学中,草率地下结论,是一种不合理的推理方式。在现实生活中,这叫偏见。或许因为人脑在演化中总是善于寻找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草率下结论成为最常见的谬误之一。只有几个差老师,并不代表学校不好;出了几辆坏车,并不能说明那个品牌的车不可靠。不能根据少部分人的表现来判断整个群体。在科学研究中,下结论之前,要仔细地尽可能多地收集证据。

  

  过度依赖权威人士

  

  我们严重依赖社会上的那些权威人物,尤其是当这些人被公认极为聪明时。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智商所占的地位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但是我还注意到一个现象,信仰超常事物的人在门萨俱乐部(那些占人口总数2%的高智人士所设立的俱乐部)中并不罕见。有人甚至辩论说,这些人的情商也相当优越。魔术师詹姆斯·兰迪有个癖好,专爱讽刺那些拥有博士学位的权威人士。兰迪说,一旦拿到博士,这些人就很难说出这两句话:“我不知道”和“我错了”。因为拥有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所以他们在那个领域取得成就的机会就要多一些。但专业知识并不能保证他们总是正确的,也不能表明他们在别的研究领域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生活中,不同的人提出的观点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这个人是诺贝尔奖得主,我们就会把他说的话记下来,因为他的观点以前基本上是对的;如果这个观点是一个名声不好的蹩脚艺术家提出的,那我们就会笑而置之,因为这个人的观点对的时候少。下面这两种做法很危险:第一,仅仅是因为我们所尊重的人赞同,就接受某个错误的观点(错误的肯定);第二,仅仅是因为我们瞧不起的人反对,就拒绝接受某个正确的观点(错误的否定)。

  

  那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呢?应该仔细研究你所拥有的证据。

  

  或者,或者

  

  这种谬误还常常以“否定的谬误”或“错误的困境”著称。陷入这个误区的人容易把世界一分为二。也就是说,如果否定这种情况,你就得接受另一种情况。这是创世主义者所钟爱的策略。他们宣称,生命要么是上帝创造的,要么是进化来的,所以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来否定进化论。他们认为,只要能证明进化论是错的,那创世论就肯定正确。然而,只指出某个理论所存在的缺陷是不够的。如果你的理论的确高明,那它就不仅能解释旧理论已经解释过的那些“正常”的资料,也能对旧理论解释不了的那些“非正常”的资料做出解释。

  

  一个新的理论需要的是能支持它的证据,而不仅仅是提出反对意见。

  

  迂回循环的推理方式

  

  这种形式的谬误又被称作“冗余谬误”或“循环论证”“回环式谬误”。这里的结论或观点仅仅是对前提的一种重复。基督教义中就有很多这样同义反复的赘述。上帝存在吗?存在。你怎么知道的?因为《圣经》上是这么说的。你怎么知道《圣经》上说的是对的?因为《圣经》是在上帝的启示下写成的。换句话说,上帝存在是因为上帝存在。

  

  科学中也有类似的循环重复。重力是什么?是物体间相互吸引的引力。物体间为什么会相互吸引呢?因为有重力存在。换句话说,有重力是因为重力存在。(实际上,在牛顿的同代人中,有人就拒绝接受他的万有引力理论,原因是该理论使科学退回到中世纪的神秘思想)很明显,有时循环的推理方式也可以奏效。虽然并非易事,但我们在下定义时一定要保证该定义可被检验、否定和拒绝。

  

  归纳和滑坡谬误

  

  这种谬误指的是,通过追究其逻辑推理方式和在这一方式下得出的荒谬结论,来对某一观点进行批驳。当然,如果某种论点的结论荒诞不经,那该论点肯定是错误的。有时使一种论点陷入其逻辑推理的死胡同,对训练批判性思维很有用。通常这也是验证某种观点是否可信的一种途径,尤其是当用实验来验证该观点的逻辑推理方式时。

  

  同样,滑坡谬误指的是,设计一个故事情节,在这个情节中,事件的发生会导致一种极端的后果,以至于人们希望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比如,吃某品牌的冰激凌会增加体重;体重增加就会长出多余的脂肪;很快体重便会增加到350磅(158.76千克),并导致心脏病发作而死去。于是你就得出结论:吃此品牌的冰激凌会要人命,所以不要去吃。吃上一大盘子这种品牌的冰激凌当然有可能使人肥胖,但不太可能要人命。事件所产生的后果不一定都是从前提中得出的。

  

  怀疑者热衷于去揭露那些胡说八道的异端邪说。意识到别人荒谬的逻辑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但这不是问题的主旨所在。作为怀疑者和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家,我们必须摆脱情绪的干扰,了解别人出错的原因,弄明白社会和文化对科学所产生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世界的发展规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了解科学和伪科学的历史同样重要。如果能看出科学和伪科学发展演化的大背景,辨别出各自思维方式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关于这方面,荷兰哲学家巴鲁赫·斯宾诺莎说得最好:“我曾不懈地努力,尽量不去嘲弄、哀叹或讥笑人们的行为,而去试着了解他们。”

  

  (摘自《为什么人们轻信奇谈怪论》一书)卢明君 译


责任编辑:刘利香

思维方式

出错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