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3个境界
2022-03-07 17:04:10
文章来源
发现杂志

图片

人生有3个境界。第一:谋生,首先要养活自己。为了养活自己必须学一门技术,过去叫手艺。比如唐朝韩愈讲的“百工之人”,民间有很多木匠、铁匠、泥瓦匠、裁缝等,他们很小就拜一个师父跟着学手艺,学3年出师。这就是为谋生去学手艺。今天我们的大学里分专业教技术,看起来更专业、更高级了,其实本质上还是一样的。上大学的目的是将来好找工作,不仅为了养活自己,更为了获得体面的收入。这是人生的第一个境界,很重要。不能养活自己就饿死了;没有体面的收入,也就无法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

  

  但如果人生的目标只是谋生“养活自己”,那么人生的境界不是太低了吗?我们进入大学学专业、学技术,必定有谋生的动机在,这本是无可回避、无可厚非的。但动物也学技术,动物也是不同专业的毕业生,没有技能它们怎么养活自己、繁衍下去?蜘蛛就是“纺织专业”毕业生,螃蟹就是“隧道专业”毕业生。所以人如果只想着学一门技术养活自己,那几乎跟动物没有多少区别。人之所以是人而非动物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呢?人生目标只为养活自己,人文素质没有提升,那么我们跟动物有什么分别?如果教育只想着让学生将来找一份好工作,这样的教育是不是把人不当人啊?!

  

  人生的第二个境界是谋智,认知世界。到谋智阶段,人跟动物开始拉开距离。因为只有人的头脑里才装有抽象的、知识的世界,动物没有。何为“人”?人和动物有何区别?在人类哲学史上,很多思想家一直都在讨论这些问题。

  

  我读过一本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写的《人论》,很受启发。这本书是20世纪80年代翻译出版的。卡西尔提出:“人是符号的动物。”我觉得非常好。这实际上是说人是有知识的,知识以符号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人的头脑中包含着一个庞大的符号世界。假如今天报告厅里有个小动物在,它的世界就是此时此刻它所看到的,没有看到的世界对它来说不存在。但人不一样。人坐在报告厅里,可是头脑里装着全上海,装着全中国,装着全世界,装着太阳系,装着银河系……假如用一把手术刀把脑袋打开,这些装在哪里?看不见,找不到。它们都是以抽象的形式存在的,是以符号的形式存在的。我们跟动物相比,动物只有物理的世界,而人除了有物理的世界,还有精神的世界。这是人和动物间的第一个区别。

  

  所以,人一定要有知识。教育要教人知识。教物理、教历史、教地理、教化学、教数学,都是教知识。大学更细分了专业技术知识的领域。

  

  但是,谋智,仍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谋道。

  

  人间有正道。有个词叫“人道”,人无道,便不是人。“谋道”为了什么?就是认同价值,就是学会判断。判断什么?判断价值,能分辨人间是非、善恶、美丑。判断价值和判断事实是不一样的。对知识做判断,叫判断事实。比如一份考卷全部出知识题,就会有一整套标准答案。为什么今天的考试有那么多标准答案?因为主要考的是知识。为什么要有标准答案呢?因为对知识做判断,答案往往只能是唯一的。今天的考试有标准答案,不是标准答案自身的问题,也不是考卷的问题,是今天对教育的定位有偏差,考试只须填标准答案。甚至,会把价值判断的问题也变成只有标准答案,这就在混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有很大区别。什么叫价值判断?比如以孔子为例出题:孔子是什么样的人?有以下选择:A.伟大的人;B.渺小的人;C.高尚的人;D.卑鄙的人。做选择就是做价值判断,用这样的考题来考诸位,相信有的人选A,有的人选B,有的人选C,有的人选D,有的人会选多项,大家都是出自自身判断,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但考的是每个人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而这才是人最重要的能力。

  

  那么,在谋生、谋智、谋道这三者当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中国民间有一句话,说出了掌握技术的重要性,叫“纵有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没错,我们一定要有一门手艺能养活自己。但这句话里用“万”和“一”做比较,也只是在说明“一技在身”比“万贯家财”重要。但同时它是说“一技”,而非“多技”,为什么?因为就谋生而言,“一技”就够了,人一辈子能吃多少、用多少?所以古人这句话讲得真有智慧。一技足矣!满足自己物质的需求,满足自己肉体的需求,其实并不需要太多。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筒饭,一瓢水,住在陋巷,别人受不了这种困苦忧愁,颜回却很快乐,颜回贤德啊!”

  

  孔子自己怎样?“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手臂一弯就能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他接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同上)

  

  人对物质生活的需求降到最低以后,会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今天人们一直在抬高物质生活的标准——没房子想着有房子就好了;有房子想着有大房子就好了;有大房子想着有别墅就好了。没车想着有自行车就好了;有自行车想着有汽车就好了;有汽车想着有名牌车就好了……一辈子都在物质层面不断追求,一辈子都在满足一己之肉体享受,从来不想去滋养一己之精神。所以,为什么有的人境界很低?因为他没有给精神生活留下足够的空间。在一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永远在满足对物质的需求。为什么物质生活永远难以满足呢?因为人在不断抬高物质生活的标准。孔子之所以为孔子,颜回之所以为颜回,在于他们一开始就将自己的物质生活底线定下来了,“一箪食,一瓢饮”“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留下更多的时间去追求精神的最高境界,并乐在其中。

  

  (摘自《好的教育》一书)


责任编辑:刘利香

人生

3个境界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