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要求高校在各项政策及软硬件方面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地创新创业环境和便利条件。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是取得成效的首要问题,东北电力大学从大创项目的组织管理、健全质量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强化支持保障手段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改革。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5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等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应主动顺应发展战略,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培育创新创业生力军(高文兵.众创背景下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项目”)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大创项目的有效实施,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研究型学习,促进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并进一步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东北电力大学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明确提出了“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体教师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体现(高文兵.众创背景下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学校从组织管理方式、健全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完善保障等多层次创新机制,很好地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效果。
1.加强大创项目的过程化组织管理
项目实行学校和学院二级管理。学校组织专家负责评审和验收工作,教务处实验教学管理科承担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院成立指导小组负责本院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严格按照“国创计划”要求、《东北电力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1.1学校层面
为保证项目切实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项目进行严格的过程管理,抓好立项审批、季度审核、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工作。
(1)制定和不断完善有关规定和具体实施办法;落实活动经费,并按项目评审结果,分重点、一般项目对经费进行资助管理。
(2)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各学院推荐上来的项目进行评审,评审过程包括在线盲审、评分、现场答辩等环节。
(3)学校统一组织大创项目中期检查,推荐至国家、省级的项目须在“吉林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上提交中期检查结果,等待学校审核,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在中期教学检查时对各学院大创项目的中期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4)结题验收由学校统一组织,于申报之后的第二年春季完成。结题验收时,学校聘请相关专家进行现场评审。
1.2学院层面
(1)宣传、发动和组织师生积极申报项目,为学生的项目开展提供软硬件环境支持。
(2)学院按照学校要求严格进行中期检查。对照预定的研究方案,提交中期报告,并现场进行答辩。由教学副院长作为组长,带领相关教师对学生的项目进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形成检查总结报至学校。针对中期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和项目组成员进行整改。
(3)严格进行项目验收。对提交的项目验收书、项目成果材料进行严格审核,学院项目指导小组进行验收答辩,对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审,并形成总结报告报学校。验收后,指导小组共同讨论年度项目总体的情况、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2.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健全创新创业质量标准
2.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东北电力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必修课、选修课和课外培养中创新创业学分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不少于4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少于1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学分,课外培养不少于1学分。
2.2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标准
依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完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和课程标准。修订并实施新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积极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在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中增设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置多样化创新创业选修课程模块,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突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立健全学校质量监控与评价机构,发挥创新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协同推动培养标准制订和培养质量评价。
3.重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利用校内外资源,积极开发创新创业课程,科学合理设置创新创业必修课与选修课,规定所修学时与学分,并引导全校学生选课修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将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培养,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和实习、实验、实训等教学环节之中,逐步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结合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重点资助立项建设3-5门创新创业课程。制定了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管理办法,鼓励学生选修校外优质创新创业课程。利用超星尔雅、智慧树、慧科等公司提供的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创业创新领导力》和《创业管理实战》等创新创业课程,进一步丰富创新创业课程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效支撑(赵会利.“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6(22):100-103)。
4.强化支持保障手段
4.1政策保障
学校出台《东北电力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积极宣传、组织学生申报,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积极鼓励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项目结题验收通过后,给予每个项目的指导教师工作量15学时;学生参赛作品获奖后,按照学校规定奖励指导教师和学生。
4.2平台保障
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项目提供实训场所和资源平台。学校要求学院成立实践创新中心,立项人员可以在实践创新中心进行项目研究,并提供项目所需仪器和资料;实行指导教师坐班制,随时为学生指导项目过程中所遇到的学术问题;校图书馆有丰富的实体书籍和文章,为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一手”信息提供保障。
4.3经费保障
学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专项资金,每年为顺利结项的项目给予经费报销,项目过程中学生发表论文及专利可由学校支付论文版面费和专利申请费。
5.项目特色与取得成效
5.1项目特色
结合电力行业发展需求。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主要以电力行业发展需求作为依托,抓住行业特点,利用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相结合,更好的规划理解“泛在电力物联网”、“微电网”等新理念。
展示与传播地域文化。部分项目从吉林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中选择研究内容,作品呈现中既结合了地方特色,又有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针对吉林地区民宿,提出乡村民宿建筑设计策略,合理利用村落传统民居建筑和相关资源来保护村落并使得吉林地区乡村经济和传统建筑文化有效地发展和延续。
5.2项目成效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学校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三年,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125项,省级364项。2019-2020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成效颇丰,学生通过项目成果转化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19项、省级奖项24项,通过项目研究发表国际期刊论文6篇、国家级期刊论文4篇、省级期刊论文16篇,发明专利13项,参与项目的学生创业10人、保研9人,新华网、中国青年网等媒体对我校的创新创业工作进行了报到,收到了社会的好评,产生广泛的影响(杜文军等.创新机制协同推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_杜文军)。(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教务处)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