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角下的教务管理系统建设
2022-08-02 09:46:45
文章来源
黄春才

  探讨如何进一步运用大数据分析,提高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交互性、智能性和信息化水平,实现一个信息上的预处理、数据整合、资源调配和数据迁移的教务管理系统。


  一、大数据视角下教务管理系统的必然性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大数据处理技术与高校管理的融合,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对海量教务数据进行整理归档,实现数据的迁移与统一,如何在以往的查询与删改操作的基础上完善、优化和创新,从而获取准确信息,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共同面对的新问题。所谓的大数据,是指通过一系列数据整合和连接建立完整的数据链条,在分析与挖掘技术的作用下为相关的应用系统及后续的运维提供更为坚实的保证。在信息智能化的今天,基于大数据下的教务管理网络系统的建构已经成为了现阶段各大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向。


  二、高校教务管理系统面临的问题


  (1)缺乏创新机制。目前,很多高校已经采用了数字化形式对教务教学进行管理,也都引进了相应的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但是纸质文档保存数据还是一个主要的方式,信息化管理只在某些功能上运用,覆盖面不宽,教务管理的流程存在不健全和杂乱,导致教务管理管理的效率低下,致使工作上与实际的需求矛盾逐渐加大。


  (2)数据之间互不兼容,一些高校各职能部门都是根据工作的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信息管理平台,由于未统筹规划,很多网络平台存在信息互不兼容,无法实现资源同步和共享,导致数据不一致,相关的数据信息也无法参考,管理平台上的很多功能模块也无法使用,这就导致了在系统使用上资源信息的浪费。


  (3)信息沟通不畅,管理观念守旧。目前,一些高校的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仅是用于对日常信息的发布与简单的查询,各个功能系统之间交互性不强,信息的反馈也存在滞后或缺失。同时,一些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因为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理念的根深蒂固,对新的管理模式不适应或不愿意去适应,致使他们应付式的去使用,无法达到效果。


  (4)教务系统功能缺乏个性化定制。数据的完整和流畅是实现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工作高效、稳定的基础,而一些高校的基础数据并不完整或存在不规范,而更多基础数据需要靠教学管理人员手动完成录入,比如:学年教学管理计划、学生基础数据等。拿课表编排来说,目前一些功能简单的教务管理系统并不能满足实际排课的需求,在成绩录入方面,因为前期培养方案指定、开课计划的不及时处理,导致成绩数据的准确性需要使用人工核查,系统中缺乏检查成绩合理性的功能。很多基础数据的记录也只能采用人工进行单一录入,容易造成误差或者录入错误,也无法实现多条件的复合型查询,这也为高校教务管理的稳定运行带来了一定难题。


  大数据分析技术是目前很多信息化手段首选的新兴技术,在其功能上有着多样性、可靠性、数据量大、反应快等特点,但该技术需要有专业化水平人员进行构建,很多高校在运用该新兴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还有一部分院校并没有在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中的运行中引入大数据概念,其教务网络平台还是停留在原始基础的信息发布和简单查询等功能。另外有些院校虽然对大数据分析技术有所了解,也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简单跟随,并未真正运用到现实的教务管理运行中,设立的教学网络平台也大多还停留在数据收集和存储阶段,无法真正实现教学管理平台之间的数据整合,致使数据上的不对称,给最后的数据呈现带来困扰。


  三、大数据视角下的教务管理系统建设的实现路径


  (1)增强大数据分析管理意识。对教务管理理念进行改变,首先主体应当是工作在一线的教务管理人员,他们是系统应用上最直接的使用人和受益人。各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在专业背景以及对大数据技术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上会存在差异。一些传统的教务管理人员对大数据技术的理念和使用缺少认可度和融入意识,仅是通过简单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管理和信息交换共享,平时仅仅使用收发邮件、工作QQ以及简单的教务管理系统流程操作,没有意识到大数据带来的工作便利及信息准确性。一般,高校的学生规模较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基础信息数据的管理都会产生庞大的基础数据,而这些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就变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引导一线的教学管理人员对增强大数据管理的意识,促进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大数据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其次,对外扩展教师教学平台及学生管理工作平台与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关联性。另外,创造各种机会让教务管理人员参与相关的专业培训,加强对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的锻炼学习,培养其对数据采集、整合、分析和抓取的能力。由此才能更好地为教学管理服务(朱丽丽.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务管理变革研究)。


  (2)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在队伍建设方面,首先,需要结合各个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人才招募,在建设过程中,要让专业的数据分析人员参与到一线的教务管理活动中去,及时了解当下教务管理的运行流程和实际教学管理人员存在的困惑和难题,从而更好地进行系统设计。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与分析;其次,针对从一线反馈回来的情况,有计划性的对教务管理人员提供分门别类的技能培训,增强教务管理人员使用过程中的大数据意识,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第三,在实际教学管理运行过程中,要给全体师生倡导大数据理念,让每一个人都是大数据的构成者,同时也是大数据背景下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宋伟.大数据分析在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3)加强基础数据库的构建。首先,学校信息中心要有配套的硬件设施建设,要能够满足在校园网络的建设等方面的硬件要求;其次,需要扩大数据信息量的覆盖面,特别是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化,学校要加强管理系统在各个终端设备的覆盖程度,加强所谓的“微平台”建设,让信息数据随处可见、随时可查,从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数据信息理念(刘丹.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研究)。


  (4)实现教务管理系统的校内校外融合、资源互通。目前学校里除了有教学管理上运用的教务管理系统外,还有资产设备处、科研管理平台、学生就业创业平台、财务管理系统等多样系统。而多数的系统并不能相互资源共享,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实现同步。这很大程度上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大数据概念,各个部门在提需求、构建平台时,并没有事先统筹规划、统一设计,造成系统间产生的数据无法实现直接共享,准确性差,效率低下。另外,早期的一些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因为涉及到数据保密和安全性问题,只能在校园网的范围进行使用,而无法运用于互联网中,共享各高校之间的数据信息。这就需要引入大数据管理理念,在技术人才及硬件条件的配备下,经过改进升级,打通各大功能系统的壁垒,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


  (5)从实践得出经验,再将经验运用到实践中。以老师在教学网络平台的授课为例,教务管理人员通过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利用系统本身的功能进行结果分析,将所得的信息通过可视化方式反馈给各个角色。反馈到授课教师,教师可以通过结果的查看,更加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改进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效果;反馈给班级学生,可以促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重要时间节点;反馈给二级学院和辅导人员,通过学籍管理平台,构建学业预警制度,让学院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进和督促;反馈给教务处,教务处可以根据各门课程信息,构建优质课程共享平台,改进教学管理模式,增强资源的联动机制;反馈给督导处,促进教学反思及今后的质量反馈;反馈给学校领导层面,可以更进一步改善领导层面对人才培养机制的反思和总结。


  结语: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高速发展,大数据技术的使用也变得尤为重要。大数据技术使得处理数据的能力和效率大大的提高。由此,各行各业也都争先引入大数据技术。尽管很多高校已经有一套成型的教务管理系统,但是因为数据量的逐渐剧增,原本的数据处理功能也渐渐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的各种需求,所以引入大数据分析管理概念,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及便利教学活动过程。(项目来源:大数据视角下的教务管理系统建设,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育科研项目,JAT200803)(作者单位: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高冉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