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时期创新校企合作平台推动校企发展
2022-08-02 09:52:30
文章来源
王秋荻 黄雪松 葛丹丹

  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高校与企业需要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合作,创新校企合作平台,开启富有成果的校企合作新时代,从而促进校企发展共赢。重点对新时期背景下校企合作平台的创新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推进校企合作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高校的主要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新时期背景下,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进,面对所到来的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高等教育需要打破现有的、固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产学研融合,借由跨界与融合,让学校与企业在设备、技术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及资源共享,从而有效解决高校学生就业困难和企业用人难的问题,继而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一、校企合作实践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既是高等学校教育理念及模式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但从当前校企合作的实践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为以下:


  1.缺乏完善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首先,目前在校企合作中,存在“一头热”“两张皮”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上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也不深,这是因为企业并不愿意承担过多的培训费用及风险,以致于校企合作停留在企业对学校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的投资,学校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等较为浅层方面。其次,从校企合作的现状来看,也存在短期化、离散化等问题,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顺畅,加之行业企业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不足,导致实际育人效果并不理想,难以有效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也继而造就了当前高校学生就业难、企业用人难的问题。最后,造就校企合作不顺畅的原因,与政府、市场、企业、学校等多方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有缺陷相关,校企合作期间的具体事项,也缺乏专业机构的有效协调,不利于合作项目的顺利推进。


  2.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且实践教学系统性不强


  目前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也存在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校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结构还不够完备,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就业去向匹配程度不高,加之实践教学系统性不强,在内容结构上呈现出分散化、孤立的现象,与实际生产难以有效契合,也难以适应产业发展在专业人才方面的需求。


  3.课程资源建设较滞后,难以提升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也较为滞后,未能与时俱进地进行学科发展规划及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课内教学实践与课外教学实践的融合也不够,在课程开发、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评价等环节还需要不断完善。


  二、新时期校企合作平台的创新


  新时期背景下,面对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需要积极创新校企合作平台,充分结合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需求,科学规划学科专业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校企发展的同时,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马小英.校企合作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合作关系方面


  在合作关系方面,需要转变以往学校与企业、学校与行业、企业与行业等点对点的单一对接合作模式,积极推进政府、行业、学校、企业、科研等多元主体的跨区域、跨领合作,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合作平台,并有效发挥各方的优势,共同致力于课程标准、教材开发、专业规划、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师资培训、人才培养等工作的开展。


  2.组织构架方面


  在组织架构方面,首先需要建立起有组织、有计划、有部署及有实施的人才培养行动体系,可通过设立常务办事联络点作为主要支撑功能机构,专门负责校企合作过程中具体事项的协调、联系。其次,建立多层次、多分类的人员培训中心,主要负责企业员工培训及各类技术服务工作,以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及技术服务。最后,校企协同创建产业分类的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此基础上,学校充分利用职教论坛、行业论坛等平台,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产品宣传及技术推广,以更好地推动双方的有效、可持续的合作,继而有效发挥双方的优势,实现共同成长和进步(董桂才,徐磊.基于学科竞赛的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与实践)。


  3.成果转化方面


  在成果转化方面,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的重要主体,应加强与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建立起政府、行业、学校、企业、科研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平台,以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需要政府、学校与企业共同在校内创建“产教团”基地,推动科研院所及企业进入学校,并通过研究开发,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创新企业教授流动平台,让学校教师参与到企业研发工作中,结合企业研发项目的要求,集中师资优势,建立科研项目攻关队伍,通过技术革新和改造,切实解决企业研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


  4.人才培养方面


  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在多方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共同协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体系,并加大资源、资金的投入力度,以实现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同时,在具体的培育过程中,也要密切结合市场就业需求、行业企业需求,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专业技术培训的比重,使其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减少岗前再培训的负担和成本,从而培养出一专多能、与社会实际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人才。


  三、新时期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1.政府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


  新时期推动校企合作共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完善相关的政策体系,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一方面通过设立政府专项基金的方式,鼓励、激励企业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降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人才培养风险及培训成本,并通过项目的形式,辅以引导资金,支持企业参与到高校实践教学中,推动项目顺利进行的同时,促进校企合作成果有效转化;另一方面整合行业协会、社会培训机构、企业等资源,引导高校建立起完善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2.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时代下,推动校企融合发展,也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首先,高校可充分利用物联网、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其次,以“互联网+”的思维,共建数字化工厂模拟平台、智能制造学院等平台,推动多元跨界融合,提升校企合作运行的顺畅性(蒋蕊,蒋莹莹,姜大光.产学研合作背景下技能型数字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校企合作平台搭建为例)。最后,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因素,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搭建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基本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分层次实践教学平台,从而有效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总之,在新时期背景下,校企合作平台的创新,需要多方参与与支持,应切实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建立起政、行、校、企、研等多元主体跨区域、跨领域的合作平台,形成网状式的合作态势,并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不断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继而推动校企共同发展。(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责任编辑:刘悦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