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增长速度、结构、新动能等方面,均出现了重要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低水平发展的状况必须转变。公共管理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而经济社会发展也是公共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石,公共管理模式创新主要用于辅助市场经济发展。不过,现阶段的公共管理工作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协调意识不足、风格需要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建议把法治思想贯彻于公共管理工作中,健全公共管理工作流程中的监督机制等。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路线,这就对公共管理创新提出了需求。公共管理和市场经济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市场经济发展为公共管理创新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但公共管理的发展也会对市场经济发展产生反作用,两者缺一不可。重点阐述了在和谐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公共管理创新、公共管理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剖析了和谐发展的基本需求,总结了中国当前存在的公共管理新问题,并提出了和谐发展的具体措施,为公共管理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进行了跨越式发展。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在世界经济增长中遥遥领先;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体量庞大,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政府也逐渐意识到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即当前经济发展以粗放型发展为主,经济内部结构必须调整,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与质量问题也必须提高。正是基于此背景,由于政府行使的公共管理职权将有助于缓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收益分配不均等问题,因此中国政府主张通过强化公共管理来改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让政府经济与社会管理的职能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公共管理部门可以协同工作,促进经济质量和全面发展(王双.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公共管理创新与经济发展研究)。本文将分析社会和谐发展的实际需求,总结中国当前存在的公共管理改革新问题,并提出社会和谐发展的具体措施。公共管理创新与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发展。把社会主义市场功能和我国国家公共管理职能一起促进社会主义市场安全、健康全面发展,促进我国国家管理创新与能力提高。
1公共管理创新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创新公共管理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加速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成为一个优化资源配置、注重有效竞争的市场经济形式,对公共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首先,它要求对公共管理主体——政府部门的角色和职责边界,作出重组与定位。由于政府部门是公共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主体,而并非独立主体,这确定了政府部门同社会、公司、市场、组织、公众机构及其他团体和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在国家公共管理中的功能与定位,并明确了政府职能是有界限的,而并非"无限"的。其基本职责是为公民社会创造服务条件和公共产品,并推动我国经济、政治和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二是要不断创新与改革公共管理理念——形成了立法体系、公共服务理念、以人为本的公共管理理念;第三,要革新和调整公共服务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将过去的命令型、精细化、政府官僚色彩浓厚的管理模式,转化为服务型、多样化、亲和力强的管理模式;第四,要创新变革公共服务模式——变革公共服务管理,不但要变革政府组织机构,更要改革人员,以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专门的服务人才队伍(胡名政.付文丽.杨春白雪.付瀚漾.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公共管理创新与经济发展研究)。可以说,市场经济发展下的这些条件,使创新改革公共服务管理方式变成了当务之急。
2公共管理创新实践现状分析
一是由于公共管理主体比较单一。所以公共管理体系必须统筹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利益。而各自的权益与需要也各有不同。同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利益集团,不同的公共管理实体也必须从中调和。在现阶段,中国公共管理创新主要大多通过行政力量的相互配合,而非营利机构等社会群体在中国公共管理工作中的角色还相对单薄。目前,它依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公共管理实体行使权力。中国公共管理工作的水准也有赖于这种实体。实体的水平也直接决定着中国公共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准。面临着各方利益集团,每一个主体都无法从中合理协调,并最终危害公共管理。
二是公共管理创新和经济与社会发展协调的意识并不强。意识属于政治思维,直接引导着社会现实。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公共管理创新协调发展的需求也愈来愈高。尽管中国现阶段公民意识已有所觉醒,但仍没有充分实现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影响,主要体现在这样的一些方面:一方面,经济发展仍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考虑和片面追求。在不少地区,仍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作为评判当地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准则,使得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地成为政府追求的第一目标,却忽视了对社会福利等重要公共事务的有效监督管理。政府部门仍然在公共管理工作中处于绝对的主导作用上[4]。在公众管理工作中,公众监督也是其中的主要部分。但是,在当前的公共管理现实中,政府部门仍然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公众积极参与公共管理的程度相对较低,公民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了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工作,公众要求无法保持与公众管理的兼容性,更无法发挥公众管理的功能。
3公共管理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策略
理论上,公共管理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和谐发展的关系,但在实践中,二者仍保持着不对称关系,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关注程度远高于公共管理创新。结果,在中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初期,许多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问题都被甩在了后头。市场经济要不断发展壮大,上述问题需要均衡处理。其中,提升公共服务管理,推动公共服务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是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是把法制思维贯彻于公共管理工作中。法制代表社会进步,是经济社会有序运转的重要保证。早期公众管理工作,大多通过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手段实施,不利于公众管理措施的高效执行,也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和新时期的社会管理要求。21世纪,我国将提高地方行政管理的合法性。在公共管理领域,政府部门应当改变公众管理工作思路,强化公众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使公共管理有法可依据,用法制维护公共管理运行,全面提升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标准,为公共建设和水平提高提供法律依据,用法律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氛围。
二是不断创新的公共管理手段。管理办法是影响公共管理工作效果的关键指标,而管理办法也要与时俱进。其一是,公共的管理措施应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其二,公共的管理举措必须向公民全面开放,满足人民公共生活中日趋变化的管理需求。对公共管理举措维持不变。无论它执行得多好,它都无法起到最大的效果。更关键的是,这些会限制经济发展。新的公共管理举措不但要随着经济社会变化不断调整,紧随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要运用最新技术,帮助处理公民最关切的问题,比如针对某些问题,利用社会媒体等方法获取民心,根据民情实施公众管理,提升公众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公共管理创新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二者都应该和谐发展。要明确两者的界限和关系,并采取相应举措,最大限度发挥二者的积极功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统一协调并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市场经济安全、健康地全面发展,促进我国国家经济管理创新能力的增强。(作者单位:中共呼伦贝尔市委员会党校)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