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中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的大背景下,能源行业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力军,将进一步大规模布局以风光电为主体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其中,光伏发电相较风电项目进入门槛更低,项目布点更多,应用场景更广泛,但其在投资、融资、建设、经营等方面均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投资主体必须有效控制经营和财务风险才能确保光伏发电项目稳健运营。。
2020年9月22日,中国向世界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根据这一战略部署,能源行业进一步加快了风光电发展布局。2021年10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出台,明确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即光伏发电,目前主要有分布式光伏和地面集中式光伏两种形式。与传统的发电机组相比,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小、项目散、地处偏远、周边情况复杂,属于非常规的投资项目,但其建设过程和经营内容却是五脏俱全,其合规性要求没有特殊性,这就需要投资主体注重风险分析,做到科学应对。
一、光伏发电项目经营管理风险分析
1.投资建设风险。集中式光伏一般建设在鱼塘、农场等非正式建设用地上,使用的土地性质不明确,导致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证照难以取得,同时在其土地上建设的变电站、控制室或者其他简易用房也难以取得房产证,证照缺失使项目存在被行政处罚的风险。一些农光、渔光互补项目因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一定影响,需要补偿农产品损失,这将增加投资人建设成本;光伏项目的建设对周边环境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其环评批复、环保验收也存在一定风险。分布式光伏一般建设在厂房屋顶,如果屋顶权属不明晰,产权人和使用人不一致,或者用电企业存续年限与光伏项目不匹配,则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2.电价政策风险。光伏发电是一个持续受到政策影响的行业,共经历过4个阶段的发展历程。“金太阳示范工程”、标杆电价补贴等早期阶段的项目对政策补贴的依赖性较大,2018年“531新政”后,可再生能源补贴力度逐年降低,近两年逐渐实现平价上网,这对投资者控制造价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除此以外,在有可再生能源补贴的时期,备案文件能否及时取得、工程能否按期投产将影响电价的定价以及补贴金额,进而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投资收益。
3.项目融资风险。目前光伏发电融资的主要方式是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融资租赁,但由于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对项目规模有一定的门槛,规模小的光伏发电项目很难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更多需借助股东注资来筹集资金。甚至需要投资方全资建设,而对于投资方来说,只有自有资金才能用于投资,流动贷款不可用于投资新项目,这就给投资方带来了资金压力,降低了项目投资收益率。
4.资产运营风险。在长达二十多年的运营过程中,如出现地面光伏土地出让方毁约、土地被政府征用,屋顶光伏所在建筑物被转让,屋顶产权业主破产,用电人经营情况恶化,自用电比例降低等情况,都会使项目运营产生风险。与此同时,光伏项目发电量与太阳辐照量、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以及光伏组件年发电衰减率相关,如果运营中发现新建筑物遮挡、太阳辐照降低,转换率降低等较可研编制的边界条件变化大的情况,也容易造成收益率不如预期。
5.管理能力风险。相较传统的发电项目,光伏发电行业还未形成系统性的管理理念和成熟的制度体系,组织机构也往往不够健全,管理者水平参差不齐(1),缺乏专业的运维和经营管理人才,限制着光伏项目的健康发展。一些企业多处跑马圈地布局光伏发电项目,但其经营和运维力量与快速发展的项目规模不匹配,只能采用外包方式委托运维,而外包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存在较大的安全生产隐患。
二、光伏发电项目经营风险应对
1.合理选择项目地址。项目选址应谨慎考虑,尽量避开自然灾害风险集中地区。集中式光伏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并需判定所选地块是否涉及生态红线划定范围,应请求当地环保及自然资源部门出具书面支持性文件或在环评批复中予以确认。农光互补、渔光互补项目双方应通过协商,签订合理定价的补偿协议;使用农用地的项目,应当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分布式光伏则要掌握屋顶产权人和使用人情况,以及周边建设规划情况,对相关情况作出预判,方能开展建设。
2.合法合规开展建设。建设期开始阶段要取得相关证照协议,包括土地使用权证、租赁协议、合作开发协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并网验收阶段要取得消防、水保、安全、环境等验收证明,以及移交生产验收,竣工验收等;进入项目运营阶段,要取得并网调度协议、购售电合同、运维协议、电力业务许可证等。若项目采取EPC总承包方式进行,投资人要在合同中明确项目建设合规性要求,并全过程监管,切不可以包代管、放任自流。
3.优化融资方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运行和维护都需要大量资金,要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来筹集资金满足需要,融资租赁是目前与光伏发电项目匹配度最高的融资方式。光伏电站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有专业的设备和长期稳定的现金流,是一项好的金融资产;融资租赁是一种融物与融资相结合的信用方式,符合光伏项目投资金额大、资金回收周期长的特点。融资租赁与光伏项目有机结合,可以解决光伏发电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项目融资难的问题。
4.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经营者要及时关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研究跟进相关政策的发布和调整,清晰掌握补贴资金下达情况,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助力经营;要强化内部培训以快速培养光伏发电方面的运行、维护、管理、财务专业人才,或者借助外部专业机构力量对重要事项进行把关审核。对于投资项目点多且分散的投资主体,要强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集中控制运行中心,随时了解各地资产的运行状况,随时提取财务和经营数据,提高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完善光伏发电项目财务管理的建议
1.科学做好投资决策。在项目前期编制可研文件时要根据实际现金流量编制,有补贴的企业要考虑补贴资金到位滞后2-3年的问题,据实测算资金,不冒进高估项目收益;分布式光伏项目着重调查和评估项目的自发自用比例,结合发电情况、电价情况计算内部收益率,做到不经济不上马。
2.高度重视资产管理。由于光伏发电项目资产处在露天环境或地处偏远,飓风、洪水、雷电、冰雹、雪灾、火灾等不可抗力,第三者人为破坏,都会对电站运营产生威胁,轻则设备维修,重则电站毁损。为确保资产安全,应当为每个在运项目购买充足的财产险、机损险、公众责任险等以对冲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带来的风险。
3.强化经营预算管理。光伏发电项目的生产经营指标受当地气候和天气变化影响比较大,且与地区的光照水平、不同组件的衰减率有关联关系,在经营预算编制过程中,发电利用小时、发电量等指标难以准确预计,甚至发生偏差较大的情况,对企业预算编制产生较大影响。要注重在实践中收集和积累相关指标数据,掌握电站运行规律,运用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多种预算编制方式,提升经营预算的准确性,保证项目稳健经营。
4.做实收购尽职调查。目前为了尽快拓展新能源布局规模,一些投资主体以收购方式取得光伏发电项目,为防范项目收购中的风险,必须全面开展尽职调查,要对项目历史沿革、内控设置、财务税务、产权情况、劳动及环保合规情况进行审查,对股权瑕疵、资产真实完整准确性、经营风险、偿债能力,法律诉讼、或有负债、税务风险等进行逐项核实。同时要开展资产评估,结合现有各项边界条件对项目价值进行估值,为收购价格提供参考。开展尽职调查和资产评估过程中,不仅要看报表、查资料,收集数据等,还要对标的公司内部各层级开展访谈,掌握数据和资料以外的信息,确保最大限度防范收购风险。(作者单位: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