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观光农园的“生态+”发展模式研究
2022-08-04 10:10:39
文章来源
刘正佳 王光娟

  近年来,低碳、绿色、健康、环保、创意的生活成为现代生活的时尚,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融入自然,观光农园恰恰满足了消费者的这种诉求。东北地区拥有发展观光农园的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观光农园,是加速东北地区生态旅游,提高农民生活指数的必然选择。

  一、观光农园的内涵

  观光农园,是以园艺产品为主要观赏物,并以丰富的农业资源作为核心,利用科技及其他相关辅助设施,建立创新性的特色的综合性农业园区,观光农园提供的产品一般都具有“独特性”,即“新、奇、异、趣”。观光农园的发展,一方面让游客拓宽了旅游的路径,使其增加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吸引城市资金流向农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平台。

  二、东北地区发展观光农园的优势

  (一)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东北地区位于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季风区,四季分明。土质肥沃,土壤类型主要以黑土和黑钙土为主,适宜发展种植业。东北地区的寒冷气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但同时也有有利的一面,首先,土地得到了休息,使土质更加肥沃;其次,寒冷是最天然的防虫工具,为绿色食品的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都是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得以维护的重要因素。

  (二)民俗旅游资源丰富

  东北地区除汉族以外,还聚居着朝鲜族、满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景色优美、民风淳朴热情、民俗特色鲜明。同时,少数民族的节日多种多样,十分有特色,例如鄂伦春族的“篝火节”,赫哲族的“乌日贡大会”,朝鲜族的“望月节”等。为乡村旅游产业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三)园艺产品种类多样

  东北地区拥有种类多样、特色明显的园艺产品,如大豆、葡萄、蓝莓、草莓、苹果、苹果梨、君子兰花卉等都是东北地区的优势产品,可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种植基地,为观光农园的发展提供产品保障。

  (四)民间艺术极富吸引力

  东北地区艺术形式如二人转、大秧歌、东北大鼓等源远流长,深受人们喜爱,在观赏园艺作物品种之时,增加一些二人转、大秧歌等表演,丰富了观光农园的内容,也让游客流连忘返。

  (五)拥有广阔的客源市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崇尚自然,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夏季避暑、冬季赏雪景让许多人趋之若鹜。同时,少数民族的风俗、民间艺术等也因其很好的参与性,更多地吸引了游客。

  三、东北地区观光农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原有生态资源遭到破坏

  许多经营者存在短视现象,视野中只看到了短期的经济效益,没重视到长远的生态效益;部分观光农园为追求新、奇、特,用奇花异草来取代传统的植被,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被侵蚀,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二)没有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元素、丧失了地域身份和生命力

  许多观光农园仅仅局限于采摘业务,把采摘园与观光农园划上了等号,忽视了区域特有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特征,东北地区博大精深的乡土文化没有被挖掘出来,导致部分观光农园丧失了地域身份和生命力,没有原本的归属感,很难吸引城市游客。

  (三)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和规划设计

  目前,我国许多的观光农业旅游地缺少多次消费的客户的主要原因是差异化不明显,千篇一律,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城市居民最初的新鲜感已经淡化,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观赏农作物、品尝农产品或者低层次的体验农作,更期待高层次心理上的放松,寻求缓解城市压力、解除疲劳、陶冶情操的休闲旅游方式。同时,管理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不当导致经营混乱,既不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也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四)品牌支撑力度不够

  不论是影响力还是知名度,东北地区的观光农园均较处弱势地位,没有创造更高的附加值。除了沈阳紫烟薰衣草庄园等少数几个观光农园在品牌建设方面颇有建树之外,大多数观光农园在整体包装、宣传或是向外展示等方面都没有打造出独立的品牌,导致其市场竞争能力低下。

  四、东北地区观光农园“生态+”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

  根据东北地区观光农园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观光农园先进的经验,笔者认为,东北地区应在保护与建设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各俱特色的观光农园,即“生态+”模式。

  (一)“生态+体验”模式

  充分开发旅游地丰富的资源,让消费者亲身体验种植的乐趣和劳动过程。例如,让消费者进行播种、果实采摘等,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亦可以引导游客将自己参与劳动过程的的农作物寝室制作成工艺品,达到修身养性,怡情炼志的效果。

  (二)“生态+文化”模式

  充分挖掘当地农业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内涵,提升农业观光展示的深度。例如,设置二人转大舞台、秧歌表演,整修古镇老街、乡村古民居,打造红色乡村旅游线路等;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增加民族舞蹈、民俗风情展示等;创建各种文化节,如梨花节、杏花节等。

  (三)“生态+学习”模式

  通过展示各种示范园来宣传特色农业生产景观与经营模式,同时科普教育农业知识,让消费者在现场观光游览的同时获取农业常识、营养知识。还可以开发某一农作物的主题公园,将具有相似功能的农作物、动物和农事活动集中展现,使游客获得一站式的游览经历。

  (四)“生态+创意”模式

  在创意农业上重点推进,利用“新”、“奇”、“异”、“趣”的创意农业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并行设计多样的文化体验项目,突出观赏农业的重点——观赏性。“生态+创意”模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产品创意

  借助创新思维和现代先进加工技术,将一般农产品转化为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或礼物。例如,利用激光技术在普通花瓣上雕刻作画;蝴蝶翅膀的制作美丽图画等,一般农产品的价格转变为艺术品价格,不知不觉间提高了农产品的价值。

  2.农艺创意

  现代消费者已经不仅仅追求最好的性价比,对美学及艺术等的需求正在猛涨,将农产品进行创意的造型,来提升其观赏性和附加值。例如,巨型南瓜;心形、三角形、正方体、圆柱体…各式各样的异形西瓜;印有“福、禄、寿”的瓜果等等,都是活生生的生物工艺品。

  3.景观创意

  通过景观创意性,提升景观个性,为游客营造自然、简单的环境,增强吸引力。农业中的动植物有着不同的姿态,如木桩桌、椅子、创作动植物雕塑等,就像活的一样,充满了“农业”的气息;农田水利设施不仅壮观而且美观,可以用于灌溉景观、农田排水景观等景观创意和独特功能。公园内的道路用当地的天然材料,如石材等,充分展现了农村朴素的自然美[3]。

  (五)“生态+品牌”模式

  品牌形象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源动力,通过品牌文化的差异化个性化,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观光农园作为一项新兴的农业产业,应着力塑造农产品品牌,突出自身优势,打造产品特色,使用多种宣传销售方式,加大促销力度,扩大品牌影响力,将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变成忠实消费者。同时,品牌塑造离不开高水平的经营管理者,观光农园的经营者要具备独到的眼光、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农业创新意识,来以此提升观光农园的管理效益、服务效益、品牌效益。(作者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资助项目: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工商管理重点建设学科项目)


责任编辑:曹晖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