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已有63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51家基金公司
2022-03-15 09:22:48
文章来源
财联社

原标题:年内已有63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51家基金公司,明星基金经理“奔私”再受关注

财联社(北京,记者 黎旅嘉)讯,年初以来,在市场宽幅震荡、板块波动加剧背景下,公募行业人事变动也愈发频繁。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3日,2022年以来离任的基金经理达到63位,较去年同期同比上升14.55%,高于近年来的同期数据。回顾2016年至2021年同期,这一数字分别为27位、31位、24位、49位、48位和55位。就连基金经理离职异常频繁的2015年的同期也仅有48位基金经理离任。

  与此同时,公募基金经理“奔私”也出现小高潮。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信息显示,今年2月初离职的明星基金经理葛晨,近日拟正式加盟高毅资产,也成为继董承非等明星基金经理后,又一“转战”私募的基金经理。 

  整体来看,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公募行业和权益市场的高度关联性,在行业竞争从“增量”转为“存量”背景下,基金经理群体或将加速换血。 

  基金经理加速“换血”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3日,2022年以来离任的基金经理达到63位,较去年同期同比上升14.55%,更是高于近年来的同期数据,创出新高水平。 

  进一步而言,年内离任的基金经理来自51家基金公司,其中工银瑞信基金、博时基金、汇添富基金离任人数较多,均为3人。今年宣告离任的基金经理中不乏知名基金经理,包括兴证全球基金董承非、富国基金刘博以及华安基金崔莹等。 

  但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宝盈基金肖肖的离职。2月19日,宝盈基金发布公告称,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肖肖离任宝盈资源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宝盈现代服务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等8只产品的基金经理。 

  公开信息显示,肖肖于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毕业,2008年7月至2015年2月先后在联合证券、民生证券、方正证券担任研究员,2015年2月加入宝盈基金,曾任研究员、研究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离职前为宝盈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 

  在肖肖此前管理的8只基金当中,管理时间最长的是宝盈新锐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任职期间(2017年1月7日至2022年2月18日)的回报率超过了230%。 

  年初以来,在权益市场整体表现不佳背景下,出于各种原因,基金经理方面的变动就已开始加速。不过,近一个月尤其进入3月份以来,基金经理变更尤其频繁,平均每天都有一位基金经理离任。此外,还有不少基金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增聘或解聘基金经理。 

  此前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姚旭升就表示,基金经理离职是行业人才流动的正常现象,一般来说市场表现好的时候主动跳槽的情况较多,而市场表现差的时候,业绩表现欠佳无法完成考核被动离职的居多。近阶段A股市场整体表现不好,许多公募基金业绩回撤幅度较大,基金行业根据年度进行业绩排名,此时又处于基金经理年度考核时点,业绩不好的基金经理很容易因此被淘汰。 

  针对这些离任基金经理的职业生涯“下一站”,有业内人士透露,业绩好的基金经理选择较多,可以自己创办或者投奔私募基金;或去排名更靠前的大型公募,还可以跳槽到银行理财子公司等资管行业的其他类别公司等。不过整体来看,有能力“奔私”是少数的,更多的会跳到一些规模稍小的公募平台,去获得更为灵活的考核机制和发挥空间。 

  奔私再成“潮”?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权益市场持续震荡,今年以来市场也未有明显起色,部分公募人才“奔私”意愿再起。同时,有一些基金经理在过去几年的结构性行情中把握住了机会,取得了不错的投资业绩,面对市场风格的转换,也选择了在职业生涯“高光时刻”离开。 

  例如,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网站就显示,原博时基金经理葛晨加盟高毅资产。而今年以来已有董承非、崔莹、肖肖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离职后将转投私募行业。 

  业内人士认为,20万亿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迅速,看好权益市场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多基金经理选择“奔私”创业。而从历史经验来看,在经历一轮大牛市后,通常会出现公募基金经理“奔私”的小高潮,2021年的结构性牛市或促成了近期这波“奔私”小高潮。 

  事实上,从去年起已有卢安平、毕国强、沙骎、谢军等知名公募投资人士已然“奔私”,备案了私募基金公司,2021年4月2日,海南容光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完成备案登记,其掌门人是鹏扬基金原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卢安平;去年9月10日,上海容棠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备案登记,招商基金原副总经理沙骎加盟了这家新锐私募,出任副总、投资总监;去年9月29日,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拥有18年从业经验、广发基金原债券投资部总经理谢军,创立了秋水长天私募基金管理(广东)有限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公奔私”的原因,一是看好未来权益市场的行情和大的投资机会;二是私募基金总规模突破20万亿,行业发展质量提高;三是基金经理积累了优秀的历史业绩以及稳定的客户群体;四是公募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很难对人才有效激励,以及有一些体制上的限制,所以“奔私”之后基金经理可以更好的践行自己的投资理念。 

  而从行业整体来看,由于公募行业和权益市场的高度关联性,在行业竞争从“增量”转为“存量”背景下,基金经理群体或将加速换血。


责任编辑:刘利香

基金经理

离职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