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已至,公募基金在上半年的发行情况也随之曝光。公开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募基金新发规模达5372.69亿元,虽然同比减少两成,但备受市场关注的股票型基金的新发规模则创下近四年同期新高。值得一提的是,在年内新发的股票型基金中,权益类指数型基金的新发规模占比高达九成,扛起了年内股票型基金的新发“大旗”。有观点指出,若下半年股市行情形成向上突破趋势,则权益类基金有望产生可观表现,吸金效应或会随之增强,有望超越债券型基金的新发规模。
股基新发规模创近四年新高
上半年公募基金发行榜揭晓。按基金成立日来看,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年内共成立671只新基金(份额合并计算,下同),累计发行规模达5372.69亿元。若与去年同期相比,发行基金数量增长9.82%,发行规模则减少20.32%。
从上半年公募新发情况来看,债券型基金新发规模占比最高,达2469.98亿元,占比45.97%,但新发规模却为近三年来的低点。股票型基金的新发规模则次之,达1861.99亿元,占比为34.66%,新发规模创下近四年同期新高。回顾2022—2024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的新发规模依次为383.89亿元、608.49亿元、653.49亿元。此外,混合型基金、FOF、公募REITs和QDII基金在年内的新发规模占比依次为9.58%、6.1%、2.85%、0.84%。
若从年内新发榜来看,则未见“百亿爆款”的身影。数据显示,上半年发行规模最高的新基金为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混合FOF,达65.73亿元。富国盈和臻选3个月持有混合FOF、京管泰富中债京津冀综合指数、天弘中债投资级公司信用债精选指数则紧随其后,新发规模均达60.01亿元。
另外,还有惠升和盛纯债、汇安裕宏利率债、施罗德添源纯债、浦银安盛普航3个月定开债、国泰中债优选投资级信用债指数的新发规模达60亿元。整体来看,在上半年公募发行榜前十名中,除了2只FOF外,其余均为债券型基金。其中,有7只债基的发行规模达60亿元或以上。
另外,公募REITs在年内也新发不断,上半年共有10只新基金成立,发行份额为48亿份,发行规模合计为153亿元。其中,年内发行规模最大的公募REITs为南方顺丰仓储物流REIT,达32.9亿元。另外,年内还有6只公募REITs上报并获中国证监会受理,当前仍处于审批阶段。
权益类指数基金新发“井喷”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债券型基金仍是年内新发主力,但股票型基金发行也风头正盛。具体而言,股票型基金包含主动管理为主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以及被动管理为主的权益类指数基金。
其中,权益类指数型基金在上半年共成立新品368只,新发规模高达1838.7亿元,在新发股票型基金中的占比高达九成,在年内公募新发占比中也超三成。而普通股票型基金在上半年的新发规模仅为23.29亿元。换言之,指数型基金扛起了年内股票型基金的新发“大旗”。
从权益类指数型基金的新发情况来看,上半年发行规模最大的产品为华夏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达48.92亿元。其次则为易方达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达43.62亿元。另外,在年内成立的新基金里,还有天弘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平安中证A500ETF、建信上证科创板综合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综合ETF、博时科创综指ETF的新发规模超20亿元。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百亿爆款”断档与市场环境表现有关,同时,年内也缺乏明星阵容的新基金。从上半年来看,权益基金整体表现不算乐观,资金风险偏好较弱,因此也难诞生“百亿爆款”。而权益类指数型基金与市场环境关联度较高,不易受到基金经理或基金管理能力的影响,也减少了基金运作的不确定性。相较之下,权益类指数型基金在发行方面或更具有竞争优势。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虽然当前市场有所好转,但赚钱效应并不太强。公募基金的发行虽有所回暖,但尚未出现“百亿爆款”,也反映出当前市场行情还处于初级阶段。近几年指数型产品发行量较大,且指数基金不受基金经理个人能力的影响,主要是紧密跟踪指数表现,因此符合部分投资者的需求,具备一定优势。过去几年,部分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超额收益甚至不及权益类指数型基金,也导致了主动权益类基金新发销量不及指数产品。若拉长时间来看,优秀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可以做出超额收益,主动型产品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基于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不同产品的表现或也有较大差异。
在指数基金新发不断增多的同时,产品类型也愈发丰富。例如,首批科创综指ETF、首批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首批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均在年内获批。此外,还有首批科创债ETF、首批上证580ETF在年内上报,并等候获批。
新发规模有望继续攀升
在部分公募机构积极申报上述业内首批新品的同时,北京商报记者也注意到,上半年仍有部分公募“颗粒无收”。
整体来看,剔除证券公司及券商资管,年内“颗粒无收”的公募共计28家,其中包含多家个人系公募,如汇百川基金、达诚基金、中庚基金、睿远基金、易米基金、恒越基金等。不过,除极个别公募如江信基金连续多年未有新发外,大部分机构在2024年均有发行新基金。
另外,上半年共有3只新基金发行失败,分别为兴华兴盛纯债、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持有混合(FOF)、申万菱信成长混合。可以看出,年内发行折戟的产品类型涵盖了债券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以及FOF。
展望下半年公募基金新发行情,杨德龙认为,市场有望进一步走强,公募基金新发规模也有望继续攀升,甚至超过债券型基金的新发规模。
郭施亮也提到,若下半年股市行情形成向上突破趋势,则权益类基金有望实现可观业绩,彼时吸金效应或会随之增强,有望超越债券型基金的新发规模。但倘若下半年市场表现平淡,权益类基金的新发规模或较难超越债券型基金。
股基
权益基金
基金
投资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