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消息,2021年金融业监管保持高压态势。银保监会官网数据显示,截至10月12日,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各类型银行业机构(罚单统计以公布时间为准)共开具了1219张,合计罚没金额超1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信贷资金违规输血房地产依然是银行受罚“高发区”,其中个人消费贷款用于购房、违法违规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同业投资资金违规投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仍是监管处罚重点。从处罚金额来看,银保监会开出单笔超过千万元的罚单亦不在少数。
大额罚单屡见不鲜
对于银行而言,涉房融资向来是“高危”领域。而尽管我国对涉房贷款一直严监管,今年以来,银保监会披露的多张大额罚单,仍大多涉及银行违规“输血”房地产项目。
今年7月27日、7月28日,上海银保监局对“流动资金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个人消费贷款违规用于购房”的违法违规行为一连开出19张罚单(以发布时间为准),涉及多家国有大行、股份行的分支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合计罚款超过千万元。
5月21日,银保监会官网连续发布11张罚单,一并对5家银行开出超大罚单,其中某股份制银行和某城商银行罚款接近亿元,分别是9830万元和9720万元,某国有大行被罚8761.355万元,另一家股份制银行被罚7170万元,某外资银行罚款金额较小为1120万元。其中,贷款、理财、同业等业务是各家银行违规的“高发区”。
早在今年1月份,银保监会对7家金融机构批量公布21张罚单,其中涉及三家商业银行。其中,某国有大行因“理财资金违规缴纳或置换土地款”等23条案由被罚5470万元。另一家国有大行也因“同业投资资金违规投向‘四证’不全房地产项目”等26条案由被处以4550万元罚金。
从上述违规事项来看,违规发放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用于购房以及同业、理财资金违规流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等问题较为普遍。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保监会开出的“千万元级别”罚单越来越多,既表明“涉房”“涉土地”的违规操作是银行信贷资金频频违规的“顽疾”,也体现出监管严厉打击乱象、肃清市场秩序的决心与态度。
违规输血楼市为何难禁
苏筱芮认为,贷款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从银行方角度来看,主要分两种情形,一种是银行主观知情,故意“睁只眼闭只眼”纵容违规行为;另一种是银行并不知情,由于其风控能力不足、借款方善于包装等原因导致银行无法监测到实际资金流向。
“解决思路需要分类施策、对症下药。对于第一种情形,应当加大银行内控管理,强化银行合规教育,建立基本合规制度,除了对机构层面处罚,还可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对于第二种情形,银行需要主动提升风控水平,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与同行及时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风险领域的新形势、新情况。”苏筱芮进一步表示。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看来,房贷发放,一个是事前审核,需要风控技术,另一个是事后跟踪,需要监控资金,使得资金专款专用。“在监管层统筹下,打通各家金融机构的数据信息壁垒,了解资金的流转,跟踪资金使用。”
房企融资环境难言宽松
今年以来,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对房地产金融保持监管高压。例如,监管层近期两次提及“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9月29日,央行与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再度明确“房住不炒”,并要求金融机构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这一背景下,《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商业银行正在加强房地产和建筑行业风险管控,例如加紧排查房企及关联企业风险,尤其是关于个别大型房企关联企业的排查。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信贷总量政策不会发生明显放宽的情况下,央行将加大对信贷的指引以及监管。在此背景下,房地产融资领域的监管政策还将长期保持较高的底线,三档四线、房贷集中度以及房贷额度的管控都将持续。”
罚单
金融监管
高压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