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德龙转为付费会员店 零售的“尽头”是会员制?
2022-11-01 09:25:31
文章来源
北京商报

  付费仓储会员店的赛道愈发热闹。近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麦德龙中国的丰台区大成路门店即将在12月开业。与此同时,麦德龙中国的新老门店将陆续以“付费会员店”形式面向消费者。麦德龙中国全面复制付费会员模式的背后,是如今火热的仓储会员店赛道。在实体零售普遍调整、适应新消费趋势时,仓储会员店成为不少企业意欲突围的业态。

  全部转型付费会员店

  麦德龙中国加速开店与老店改造的步伐,抢夺仓储会员店市场的话语权。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位于丰台区大成路的麦德龙会员店主体已经修建完成。

  一位接近麦德龙的市场人员表示,新店内正在搭建新设备,预计将于今年12月正式营业。届时,麦德龙中国会员店在京的门店数量将达5家。

  截至目前,山姆和fudi两家会员店分别在京开设4家门店和3家门店,盒马X会员店在京1家门店。麦德龙的门店数已超过同行。

  新店开业之际,面对周边竞品的“埋伏”,麦德龙中国也希望招揽到更多的会员。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相较于其他店铺,麦德龙的付费会员可以获得一张主卡和一张附属卡,通过新店渠道成为会员的消费者,可额外获得一张附属卡。

  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今年5月中旬起,北京已经开业的4家麦德龙会员店进行会员制改造,目前均已完成。即消费者在进入超市与结账前,均需出示会员码。

  麦德龙中国也将上述会员模式在全国内的门店进行复制。不久前,麦德龙中国副首席执行官陈志宇表示,接下来麦德龙在华所有的新开店都将是会员店,且未来还计划把所有中国市场的麦德龙门店都改造成会员店,覆盖B端和C端市场。据悉,麦德龙中国在国内62个城市开设了百余家商场。

  据悉,麦德龙中国方面曾提出,自2020年起,麦德龙开始实行商业模式调整,在To C业务上,推出“付费会员”(PLUS会员)。目前,麦德龙中国付费会员突破300万大关。“相比数量和增幅,我们更加看重会员活跃度”,麦德龙中国相关负责人提到。

  “会员制”红海尚远

  仓储会员店的赛道竞争愈发激烈,不仅有老牌的山姆、Costco频繁发布开店计划,盒马、fudi也开始抢占市场份额。

  除此以外,大批传统商超也涌向会员店市场,永辉、北国超市、北京华联、家家悦(9.580,-0.02,-0.21%)等纷纷开起了会员店。家乐福于2021年10月开业首家会员店,永辉超市也在福州建立首家仓储店,大润发也有意布局仓储会员项目。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在2021年,仓储超市市场规模增长加快,其同比增速达到12.3%,预计2022年行业仍将实现10.1%的增长,市场规模达33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今,有超过10家零售企业布局仓储会员店,一年之中新开的仓储会员店数量超过了100家。

  如今的仓储会员店成片出现在市场中,国内的零售业也迎来新的试炼场景。零售专家胡春才表示,仓储会员超市是蓝海行业,麦德龙的全面改革既是满足中国会员消费的需要,也是顺应市场发展的必然。在会员制超市发展过程中,供应链是最大的变量,麦德龙有着面向B端用户的经验积累,同家乐福等传统商超相比更具优势。

  当然,仓储会员店行业也面临激烈的竞争和考验。无论是成熟企业,还是渠道商行业新兵,它们都面临着供应链管理、线上配送、选品、品控、客户服务等压力,需要修炼内功,不断迭代。

  “舶来品”的本土化适配

  无论是fudi、家乐福等将会员店开在居民区,还是山姆、麦德龙开店提速,在消费趋势的应时而变中,会员店这一新型“舶来品”开始一轮本土化的“塑形”。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会员店在同质化竞争中寻求差异化发展,胡春才指出,受饮食习惯影响,大卖场风格的仓储制会员店多为“舶来品”,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不相符。“包括麦德龙在内的仓储会员店应制定‘本土化’的发展策略,对饮食习惯进行调研,按需对产品进行改革,满足当地人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山姆、麦德龙、fudi等均推出了配送到家服务,通过开通电商渠道减少线上消费的分流。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强调,面对C端消费者,“即时配送”不可或缺,这同样成为仓储式会员大面积扩店、选址社区的原因。未来,随着社区周边的传统超市提升商品品质以及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电商的供应能力进一步加强,布局在远郊的仓储会员店的优势将大幅降低,直至被社区超市所取代。

  对于麦德龙中国会员制向C端的转型,生鲜类产品逐渐成为发展“黏合剂”,赖阳指出,仓储式会员店的火热往往在于其遍布全世界的采买供应链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标准的生鲜类产品,这些来自海外、高品质、高价格的肉类、海鲜类产品是仓储式会员店区别于社区超市的核心亮点。


责任编辑:曹晖

麦德龙

付费会员

零售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