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丰元凯
2021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消费从追求物质消费转至以精神文化消费为主,在此背景下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达4185.98亿元。民族乐器产业作为整个民族音乐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表现出几大特点。
居安思危 民族乐器产业发展保持基本稳定
2021年我国民族乐器产业发展如何?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乐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4%,民族乐器主营收入占整个乐器行业的8.68%,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0.42%,领跑其他乐器行业;经营成本增速达到11.72%,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2.25%。占全部出口额的0.17%。
由此可以看出,2021年我国民族乐器产业在面临疫情散点多发、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人工成本攀升的困境面前,仍基本上保持正常生产,各项经济指标基本稳定。
针对“为何民族乐器产业仍能保持基本稳定?”这一问题,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力表示,“一方面基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人口结构更新以及中等收入群体增长,都对民族乐器市场的需求有所增长。目前我国消费者对乐器品质、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民族乐器生产企业越来越注重文化营销、品牌建设、加大研发投入,这些都是促使民族乐器产业保持稳定增长的原因。”
在谈及对于民族乐器的研发投入方面时,乐海乐器有限公司运营副总经理宋营彬强调,“近两年来,民族乐器行业两大原材料——木材和蟒皮的进口受到一定制约,同时蟒皮乐器出口也受到限制,这些对民族乐器未来发展产生了些许影响。对此,我们应当早作准备,寻求替代品并进行新材料研发。总之,民族乐器行业未来发展最终要用高品质产品来提高品牌效力,赢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同,这才是整个民族乐器行业未来的核心发展理念。”
技术创新 让民族乐器传统技艺持续发力
自2006年至今,已有18项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名列国家非遗名录;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与民族乐器有关的74项发明专利、405项实用新型专利、378项外观设计专利,相较于十年前总数增长了4倍,民族乐器专利呈持续增长的总体趋势。这一切都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民族乐器传统技艺的传承以及发展,同时也侧面显示出民族乐器的创新与市场结合更加紧密。
如河北省涿州市一家民族乐器制造公司推出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气囊式乐器笙的保护袋”,就在保证了产品便于安装使用的同时,还能做到对笙的全方位保护,并及时吸收乐器吹嘴内的水分,有效解决乐器演奏时的问题。再比如天津市一公司推出的“一种钛合金笙苗组件及笙”,既实现了让乐器音量增大的效果,又不改变笙本来的声音,保证了其本身柔和沉静的韵味特点。这些专利的应用,都离不开民族乐器制造企业持续引进新材料、新工艺、新科技。如今,越来越多民族乐器爱好者也加入到乐器创新的行列,他们将其他行业的技术、经验应用于民族乐器创新上,不断提升了乐器制造本身的科技含量。
科技创新的同时,也离不开标准的制定。2021年全国乐器标委会按照工信部2018年第五批和2019年第一批的要求,完成了对《民族弦鸣乐器通用技术条件》《琵琶》《筝》《阮》《三弦》《月琴》《京胡》《二胡》《柳琴》《扬琴》《古琴》的修订工作,为今后民族乐器制造划定了标准线。
活动不断 中国民族音乐市场生机勃勃
近两年来,虽然偶尔受到疫情的波及与影响,但我国民族音乐市场却生机勃勃,各地活动不断。
2021年5月,第十八届广州国际乐器展览会在广州启幕,来自天津的唢呐和笙、来自玉屏的箫笛、来自云南的葫芦丝……这些民族乐器,支撑起民乐展馆的半壁江山;2021年6月,第29届中国国际乐器展(北京)开幕,各类民族乐器争奇斗艳。
除展览外,各地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音乐文化活动。2021年10月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在成都开幕,呈现了44场专业赛事和8场高水准音乐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成功举办了“国韵悠长——2022中国民族管弦乐新年音乐会”、青少年题材民族管弦乐新作品征集展演等多场活动;中国乐器协会启动了“中国6·21国际乐器演奏日”活动,92家联合主办单位、182座城市、超800家单位以“建党百年”为主题,开展了各类音乐演出活动约2500场,直接参与人数达到30万。
2021年,各民族乐器生产企业在音乐文化活动中顺势而上,展现了不同的风采。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开展了“敦煌国乐·春天计划”中国民乐教师重奏教学培训、“敦煌奖”中国民族室内乐新作品展评、第二届“敦煌杯”中国民族室内乐、重奏比赛、“敦煌杯”第六届北京国际民族器乐大赛等多项活动;乐海乐器有限公司开展了诸如“传统民族乐器文化”交流、“乐海徜徉·指尖流水——岑佳蔚古筝独奏音乐会”等,收获不少好评;北京钧天坊古琴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举办了古琴生活美学体验班,并开设线上直播课,教授《凤求凰》《湘妃怨》《太古引》等古琴名曲。此外,还有来自扬州民族乐器研制厂有限公司、河南新乡久鼎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民族乐器制造企业加入到了普及传统民族乐器知识、传承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队伍中来。
不仅如此,各企业还根据自身定位,打造了一系列文化产品,如敦煌仿古乐器、世界箜篌非遗影像库等,都为中国传统乐器传播与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者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
中国民族乐器产业发展
不忘初心
未来可期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