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时尚 > 正文
看电视还是看手机,这是个问题!
2022-07-18 09:36:56
文章来源
羊城晚报

  最近,阔别央视许久的两项顶级职业赛事F1和英超,相继确定将回归央视的荧幕。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之后,电脑和手机等移动终端越来越多地从传统的电视荧幕分得一杯羹,但随着互联网公司版权大战的急速退潮,电视在体育赛事转播中的话语权又开始回升。作为体育迷,如今他们更偏爱的观赛方式是怎样的?他们的习惯发生了哪些改变?电视和手机的这场“竞争”又会如何发展下去?


  有版权VS没版权


  体育迷的一块“心病”


  孙菁最喜欢观看的赛事是F1。2005年,他就开始跟着父亲在电视上看赛车。在他看来,看F1的体验因为各种原因打了折扣,“电视这种观看方式,一方面受版权影响;另一方面受排期影响。加上F1在国内不是一个热门赛事,所以就算有时候央视获得了版权,也不一定会排得过来,就会延播或者只播一部分。”


  近两年,观看F1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除了长期转播F1的地方台广东体育、五星体育等电视平台,互联网平台也加入了正版转播,但好景不长,后者今年因为各种原因没能续签F1的转播权。值得欣慰的是,此前对F1多少有些“爱理不理”的央视,终于接住了F1伸来的橄榄枝。


  “比较可喜的是,今年F1有中国车手,周冠宇在比赛中的表现非常引人关注,所以赛车在国内的影响力有所扩大。”孙菁表示,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的赛车迷已经形成了一个更为稳定的群体,他们观看比赛也有了相对稳定可靠的渠道。如今央视的重新加入,则让他们又多了一个观看的选择,可谓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过去几年,版权成了中国的体育观众的一块“心病”。从乐视体育开始,多个互联网平台将体育赛事版权视作抬高公司股价、增加融资筹码的金融工具,顶级职业赛事在中国的转播权价格也因此水涨船高,频频易手。对此,资深球迷谢天的说法颇有代表性,“为了看比赛,我的手机里不得不下载了一堆APP,看得头大。我有些朋友即便有付费的意愿,也会因为太麻烦而放弃,有的会去看内容更集中的非官方授权平台,有的则慢慢地不再关注比赛了。”


  2020年的英超和2022年的西甲都在中国遭遇了版权商的欠费,并因此中途分道扬镳。英超找到了“接盘侠”,但版权价格已大幅缩水,这一幕大概率也将发生在今年的西甲身上。作为皇马的忠实拥趸,球迷方桢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版权流转确实给球迷带来了不确定感,“我现在只希望能够看上皇马每一轮的比赛,毕竟,找非官方授权平台的链接实在太麻烦了。”


  仪式感VS娱乐性


  电视和移动终端各擅胜场


  全媒体时代的体育赛事转播,电视早已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观众越来越多地向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迁移。不过,现在两者似乎更多的是各擅胜场的互补关系,而非“你死我活”的零和竞争。


  有的人喜欢手机带来的随时随地观赛的体验,也有些人更倾向于电视这一媒介。在王依依看来,在手机端上观看比赛,一旦有其他的信息资讯干扰,非常影响观看感受。“看赛事需要专注度。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一旦被干扰就很难进入比赛状态了。”另一方面,她认为,手机的屏幕太小,也很影响观看体验。


  王依依说,电视把看比赛的“仪式感”还给了她。“看电视,其实是一个成本非常高的活动。它意味着你首先要有一个看电视的空间,还有坐下来不暂停看一场比赛的时间,以及有限选择的频道和赛事,这一切都会让我觉得放松。”王依依是一个离家在外的务工者,她最喜欢看NBA,但也没有狂热到非看每一场不可。“网络直播上的东西太多了,各种弹幕各种刷屏,但我只想舒服地坐下来,安安静静看一场比赛。”


  但是,坐着看比赛的“仪式感”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有些奢侈,他们需要更随时随地的观赛方式,移动终端给他们提供了更自由的选择,可以“走”着看比赛。


  另一方面,有人喜欢电视带来的“沉浸式观赛”,很多年轻人则不太接纳电视单向的传播方式,比如谢天就更喜欢能够实时交流互动的移动终端,“一边看比赛,一边看大家根据比赛的内容玩梗、吐槽,观赛的乐趣真的会翻番,很多时候弹幕比比赛更好看。”


  移动终端上的焦点赛事转播,往往提供了多个不同的解说嘉宾组合,观众可以根据自己偏好的语言和解说风格自由选择。如今这种方式又有创新,比如在不久前进行的曼联和利物浦的亚洲行热身赛转播中,某平台邀请了数十位不同风格、不同垂直领域的个人主播分别在自己的直播间中解说比赛——过去会被认为是“盗播”的转播方式,如今却成为官方力推的对象。


  王潇既是一位资深体育迷,同时也是一个“二次元”,她直言自己很喜欢这样的观赛方式,“这样看比赛增加了很多个人视角,也可以融入不同播主的个人‘艺能’——比如搞笑主播一场比赛就可以创造十几个梗,二创配音主播会随时脑洞大开放飞自我,现场编排演绎剧情……”她认为,这提升了看比赛的附加值,“虽然比赛时间还是那么多,但大家现在为了看比赛要放弃的娱乐内容变多了,所以在转播中添加更多的娱乐性,不失为在当下吸引年轻人的有效方法。”


  谢天认为,电视作为转播内容的提供方,未来还将面临和互联网平台的长期竞争,“但是电视机本身肯定还是看比赛最好的途径,区别只是我可以选择是看它提供的内容,还是将我的手机上的比赛投屏到电视上观看。”


  付费VS免费


  “乍暖还寒”的用户习惯变化


  网络直播、互动解说、VR观赛……层出不穷的观看方式让体育迷有了更多元的选择,而技术的进步、便捷的支付手段和用户逐渐建立起的内容付费意识,同样也让运营商一度看到了更好的付费直播的盈利前景。


  不过,一切只是看起来很美好而已。一部分用户成了付费用户,一部分用户则在一段时间的付费之后又转回了“免费模式”,而更多的人则始终停留在收费的门槛前。


  羽毛球赛事爱好者顾妍就表示,自己的付费意愿比较低。一方面是因为她总能在各种平台上找到免费的比赛观看链接;另一方面,她喜欢的羽毛球赛事,国内购买版权的比较少。如果开通某个平台的月度会员,往往只能观看几次比赛,对她来说性价比很低。“哪怕一个月几十块钱的会员费,我都觉得贵。”顾妍说道。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英超、西甲这些顶级欧洲联赛的身上。方桢就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自己之前只会购买皇马的单场赛事,“我只看皇马的比赛,因此没必要整个赛季打包购买,性价比不高。如果平台方能够提供更加细化的选择,比如一个赛季根据赛程任选若干场比赛观看,也许我会更乐意购买。”


  体育解说的水平也会影响付费的意愿。不少人表达了对央视体育的信赖,“央视的解说非常专业、水准很高”。也有些人更青睐其他平台的一些知名体育解说主持人。不过,如果某些体育解说员在比赛过程中频繁推销广告、要求粉丝入团,也很容易丧失他们的用户。


  “我会同时打开几个平台的比赛直播,挑选最喜欢的那家解说观看比赛。如果解说很专业,我非常愿意付费。”刚开始接触篮球比赛的林琳表示,她看不懂比赛规则和策略变化,而专业的解说员恰好弥补了这点。


  央视重新获得诸如F1和英超等顶级职业赛事的版权,势必会对互联网平台的收费直播造成一定的冲击。不过,央视转播的场次相对较少,无法像平台那样做到全覆盖。


  而且,央视的频道资源有限,一旦职业赛事和有国字号球队参加的重要赛事档期冲突,前者大概率就要为后者让路。例如,前不久为了转播中国男排参加的世界男排联赛,F1的直播延迟了一个多小时;NBA总决赛开打当天由于正值端午节而为龙舟比赛让路,转而进行延时直播,令不少篮球观众转向移动终端。


  某大型视频网站相关负责人透露,相比起央视,如今的互联网平台虽然不再握有过去那般雄厚的资金优势,但他们有更丰富的主持人和解说嘉宾的资源,并且还能进一步挖掘“UGC”(用户生产内容)的内容,把比赛变成人气主播展示自身才艺的背景,令体育赛事转播的形态更加多元化。


  不过,他同时也表示,央视转播比赛,能够扩大赛事的受众外延,提升赛事IP在国内的品牌价值,因此赛事版权方往往愿意以较低的价格将一部分版权分销给央视。


  除此之外,在提供赛事的增量信息方面,互联网平台也比央视和其他电视台拥有更强的时效性。例如F1比赛,很多突发事件往往需要专业解读,“以前,你看完一场比赛就结束了。但是现在借助各种不同的渠道,你可以实时看到其他人的观点,可以看到赛事的回播,可以有多个视角观看同一赛道的比赛情况,不同的人可以借助网络聚集在一起讨论同一个赛事,这也是一种重要的体验。”孙菁说道。


责任编辑:隋子健

电视

手机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