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旧买新”现象在基金业存在了很多年。面对渠道的“倒量行为”,基金公司时常感到无力。
2013年8月,《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实施,试图通过惩罚性赎回费消除基金销售过程中“赎旧买新”之风。
然而,这一状况并没有太多改变。尤其是近一年,绩优明星基金经理取得出色长期投资业绩,发行市场一片火热。部分明星基金经理一出手,数百亿资金积极认购,而这背后又有“赎旧买新”在作怪。越来越多基金公司反馈,当爆款基金小有收益之后,便要面临规模缩水的巨大压力。
渠道“赎旧买新”助推
多只爆款基金规模缩水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公司年初发行的一只百亿基金,在净值涨了10%之后遭遇赎回,规模缩水了一半。
另外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所在公司2月份发行了一只新基金,募集规模四五十亿,现在留存规模大概30多亿。
也有基金公司早有准备,限制了大额申购,部分投资者担心赎回之后短期内无法再大额买入而选择不动,旗下基金成立后得以保持稳定。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部分销售渠道引导投资者“赎旧买新”是爆款基金不断产生而规模难保稳定的主要原因。
一位基金公司负责渠道销售的人士分析,银行在基金销售中占据主渠道地位,加上销售激励导向等多重因素影响,形成了“赎旧买新”的怪圈。受此影响,担心市场份额被侵蚀、不停地发新基金,也成为基金公司维持存量规模的一个办法。
某银行系基金公司渠道部总经理曾指出,银行有做新基金首发的动力。而银行这一做法之所以得以延续,也有基民投资习惯作为支撑。“基民对新基金有种类似打新股的心理,愿意认购新基金,等到净值涨幅达到一定程度,就获利了结。”
一位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表示,渠道鼓动投资者“赎旧买新”已经是行业顽疾。“渠道处于强势位置,基金公司只能迎合。既然渠道要赎旧买新,基金公司在旗下老基金缩水的情况下,只能多发新基金去承接赎回老基金的资金。这也使得权益基金规模一直徘徊不前。”他认为,行业必须将发行引向正确的轨道。开始时肯定会有很大阻力,比如不迎合渠道赎旧买新的基金公司可能募集不到理想的规模,这需要各界共同出力,改变目前的状况。
“‘赎旧买新’本质上是保本心态和卖方投顾思维的综合结果。”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核心分析师李颖表示,投资者愿意“赎旧买新”,体现的是不想亏钱、有赚就走的资产保本需求;引导赎旧买新的销售机构,则反映出完成任务、赚取更高费用、客户不亏钱少找麻烦等利益诉求。这两方面的需求并不是一拍即合,正是在今年市场机会多、新基金基本上都能够建仓后小赚的基础上,出现了赎旧买新现象。李颖强调,无论是当前市场行情中的赎旧买新,还是以往“石沉大海”的资产固化,凸显的都是销售机构在帮助投资者理性投资方面意愿和能力的不足,所以要大力培育发展买方投顾。
多方共同努力
遏制“赎旧买新”
针对销售渠道赎旧买新,引导投资者短期交易的现象,业内也盼望买方投顾、投资者教育以及监管导向等多措并举,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上述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认为,与渠道靠中间业务收入赚钱不同,基金投顾业务是按客户保有量收费,可以更好地实现与基金投资者利益捆绑。“赎旧买新”盛行,基金投资者很可能是赚不到钱的一方,这一矛盾的加深,急需买方投顾业务快速成长。
李颖建议,解决赎旧买新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改善投资者的心态;二是提升销售机构帮助投资者理性投资的意愿和能力问题。改善投资者心态方面,对于确有保本需求的客户,应该引导他们购买与自身匹配的较低风险等级产品,而不应在风险不匹配的产品中换来换去“火中取栗”;对于有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应通过产品设计、投顾服务、揭示费用损耗等方式引导其参与长期投资、择优持有,通过资产配置平滑风险。在提升销售机构帮助投资者理性投资的意愿和能力方面,首先要解决意愿问题。有必要在公司层面调整激励目标和激励机制、发展职业通道、引导长期考核机制,从上到下解决代理人机制问题。再有就是能力问题。很多时候销售机构缺乏投资专业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只能跟随客户意愿或者考核导向走。
爆款基金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街2号11幢206
邮编:100020
京ICP备05049267号
京ICP备050492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