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深V反转 公募激辩高估值
2020-07-24 08:21:10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23日,A股走出V型反转行情。基于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改善和经济复苏预期,公募投研观点总体对后市表示乐观。但在股指多日震荡横盘的背景下,基金经理对“估值虚高”现象持有不同观点。布局上,基金经理大多认为估值应与景气度匹配,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市场结构性机会。

  

  两市成交再破万亿

  

  23日早盘上证综指下挫逾2%,但随后多头发力,指数止跌回升。做多资金再次涌入热门板块,军工板块全天震荡上行,最终以4.43%的涨幅排名行业板块榜首。此外,生物制品、医药商业等板块午盘后也获大资金介入,最终实现了2%左右的涨幅。东方财富数据显示,生物疫苗板块获得近14亿元的主力资金净流入,航母概念、单抗概念等板块的主力资金介入也在10亿元以上。

  

  诺安基金指出,从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2020年半年报业绩预告来看,汽车、电气设备等制造业企业业绩改善明显,医疗和科技板块业绩回升,消费行业业绩依旧保持稳健。“总体看,结构上,宏观经济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产业需要扶植。在全球流动性维持宽松的大环境下,A股市场的复苏性行情大概率仍将延续。”

  

  景顺长城基金股票投资部研究副总监刘苏表示,对未来一段时间股票市场保持乐观。一方面,国内企业逐步从疫情的冲击中恢复过来,企业盈利好转;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环境依然相对友好,这对市场估值有较大支撑。

  

  创金合信基金也表示,当前经济复苏趋势确立,周期板块率先发力。预计市场将维持由宏观因子支撑的板块轮动格局,可密切关注疫情及疫苗研发进展、企业财报等因素。

  

  估值有“锚”

  

  对市场趋势的预判一致向上,但基金经理对板块间的估值分化仍有不同看法。

  

  刘苏指出,近几个月,以免税、医疗服务、食品饮料为代表的大消费板块和以半导体、电子元件为代表的科技类板块整体表现领先,而金融、地产等板块估值不断创出新低。“从这种分化情况来看,选股的重要性大于择时。”景顺长城基金股票投资部投资副总监兼基金经理杨锐文也认为,一部分热门行业和公司经过前期快速上涨,目前已经出现了明显估值虚高现象。“再好的行业与公司,也是存在估值锚的。”

  

  但是,也有基金经理认为,估值虚高是一个“静态”视角,对高景气度的成长行业来说,时间稍微拉长一点来看,企业业绩的持续增长就会消化掉短期的高估值,从而回归到估值锚上来。

  

  诺安成长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蔡嵩松说,本轮科技成长周期是由“5G产业周期”和“国产替代”双轮驱动。一方面,目前科技产业处于总量向上和份额提升的大周期拐点,其中的龙头公司天花板高、空间大,叠加其他影响股价因素,反映到资本市场,相关标的的确会出现资金持续追逐的“短期过热”现象。

  

  蔡嵩松认为,拉长周期来看,科技创新是助力我国科技腾飞的重要武器,随着5G通信端建设高峰期的到来,科技产业的景气周期才刚刚开始。“当前看这些个股的静态估值或许偏高,但是切换到明年或者后年来看,它们的业绩增速会很快消化估值,基本能达到一个新的稳态估值。”

  

  还有基金经理认为,股价本来就是对企业未来成长性的一种预期,“好公司不便宜”也是一种常态。成长性好的龙头公司,阶段性看会存在“业绩释放-估值走低”这样一种回归现象,但指望其下行到金融蓝筹等行业的估值水平是不现实的。

  

  布局结构性机会

  

  在后市布局上,基金经理认为估值应与景气度匹配,寻求各自能力圈内的结构性机会。

  

  招商基金表示,后市需紧扣行业景气度和估值匹配度两大核心,以积极心态寻找结构性机会,重点关注顺周期行业中的地产后周期消费、低估值的金融和建筑等板块,对于消费、医药和科技板块应存优去劣,精挑细选。

  

  蔡嵩松表示,在接下来的科技成长股投资上,他将继续以自上而下的投资框架,聚焦高景气周期的科技赛道,遵循产业逻辑筛选优秀龙头公司。“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多种影响因素。在投资中应以大格局视角去洞察标的细节,即在把握住产业周期发展节奏的同时,对科技个股的技术壁垒和产品‘护城河’进行持续跟踪和深入了解。”

  

  “市场阶段性调整后,预计传统周期行业逐渐震荡向上,大消费和科技主题则会震荡下行或横盘,由此完成市场的风格切换。”有权益基金经理表示,近期市场受到内外消息面较大影响,这种影响基本集中在成长板块上,这些影响很可能让成长板块的后续业绩打折扣。相反,在资本市场改革和经济复苏背景下,低估值的金融蓝筹和周期板块有望迎来阶段性行情。

  

  “近期成长板块的确在震荡下行,而随着军工等板块的走高,低估值板块有望接棒市场主线。接下来,对传统周期行业的景气分支可以适当做多。”上述权益基金经理说。


责任编辑:谢鑫蕊

A股

公募

估值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