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声大雨点小 银行试点基金投顾因何遇冷
2020-09-10 08:28:56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公募基金投顾试点开闸将满一年,拿到试点资格的18家机构业务进展如何?上海证券报记者最近对半年前拿到首批试点资质的3家银行跟踪发现,目前这3家银行在该业务上尚无实质性进展。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银行试点基金投顾“雷声大雨点小”的原因在于市场接受程度尚未达到预期,这主要体现在机构认知不足、投资者接受程度不高及短期理念难以转变等三方面。

  

  公募基金投顾试点被业界认为是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转型的重要探索,将有助于破解“基金赚钱,投资者亏钱”等难题。

  

  相较于传统的公募基金销售代理模式,基金投顾属于“客户的买方代理”,有投顾资质的机构接受客户委托,在客户授权范围内,根据协议约定,代客户作出具体基金投资品种、数量和买卖时机的决策,并代客户执行基金产品的申购、赎回、转换等交易申请业务。

  

  通过全权委托给机构投资,以及多元化的收费模式,基金投顾试点的意义在于:适度扭转销售机构的行为,绑定机构与投资者的利益,逐步培育代表投资者利益的市场买方机构,同时适度抑制投资者追涨杀跌的行为。

  

  “这是国内财富管理市场一个很好的起点,是培育长期投资者的一种好方式。”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吴飞向记者表示。

  

  截至目前,已有多家试点机构推出了基金投顾服务。比如,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分别上线“查理智投”“司南智投”,投资门槛为1000元;4月,蚂蚁集团与先锋领航投资顾问(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上线“帮你投”,门槛低至800元;在试点的券商中,国联证券最先发力。

  

  试点过程中,不同金融机构有各自的强项和短板。以银行为例,银行的客户数量多、线下网点多、金融服务便利,对接服务客户的能力强,但在投研方面的实力有待增强。

  

  今年3月,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及工商银行成为首批拿到基金投顾试点的银行。当时有报道称,招商、平安两家银行已就相关工作进行紧锣密鼓的筹备,包括组织架构安排、投研能力储备、投资和顾问系统搭建等。但记者采访了解到,拿到试点资质已有半年,上述3家银行目前在这一业务上并无实质性进展。

  

  究其原因,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一直认为,银行在试点上持谨慎态度。他认为,短期内,银行的基金投顾业务很难得到快速发展,原因主要在于人才积累、产品完善、客户培养都需要一个积累过程。

  

  站在银行角度来看,更多原因是短期动力不足所致。一直以来,银行通过代销基金,收取申购费,凭借天然的渠道优势,躺着就能挣钱。以招商银行为例,今年上半年市场火爆,该行代销基金销售量及销售收入翻倍增长,销量超过去年全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22.69亿元,同比增长5%。但试点基金投顾业务后,盈利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变,即投资人挣钱,银行才能挣钱。由卖方切换到买方,角色的转变,对银行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对于这一国际成熟市场接受度较高的业务为何在国内遇冷的问题,吴飞直言,主要还是一个市场接受程度的问题:一是机构认知。机构展业的前提,取决于该项业务能否为机构带来收益。二是投顾仍属新事物,国内投资者尚未普遍接受。三是理念问题。对于付费型的咨询服务,投资者短期难以接受。

  

  不过,曾刚认为,虽然投顾业务短期未必能多挣钱,但从长远看,投顾牌照对银行来说意义重大,关键能从产品端完善银行财富板块的功能,形成一个业务闭环。

  

  “因此,发展起来只是时间问题。”某试点的股份行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随着机构认知提升和投资者投资理念逐渐转变,投顾业务后续肯定会获得较好开展,以后可能会划至银行理财子公司,针对性地开展。


责任编辑:谢鑫蕊

银行

试点

基金

投顾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