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火了。这篇文章描写了外卖旗手在先进科技算法的驱动下,送餐时间被压缩到了极限。为了按时将外卖送到客户手中,外卖骑手不得不闯红灯以至于频频发生交通事故等。借助科技的力量,日趋严苛的考核指标把员工困在系统里,这正逐渐成为普遍现象,因此,此文迅速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利用科技力量提升管理效率,这是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100多年前,美国管理大师泰罗就通过不断试验,系统研究和分析了工人每个操作和动作需要花费的时间,让工人按照效率最高的方法去做,使管理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泰罗也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泰罗那种机械的科学管理理论已经被更为先进的现代管理理论所取代。但是,在竞争趋于激烈的情况下,那种机械式的考核依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以至于员工都被困在了考核系统里,尽管获得了短期看得见的收益,但这是以牺牲长远发展为代价的。
对于公募基金来说,业绩永远是第一位的。由于基金净值每天公布,基金经理会有很大的排名压力。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职业像基金经理那样,每天都需要展示业绩,并且还要参加公开排名,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尤其是季度排名、半年排名以及最为激烈的年度排名,都让基金经理倍感紧张。从记者的过往采访情况看,不少基金经理在12月份,每天晚上10点都要看看自己管理基金的排名情况。
对于基金经理来说,业绩排名靠前,不仅意味着丰厚的年终奖,而且能借此建立个人品牌。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旗下基金问鼎业绩冠军或者进入前十名,带来的不仅仅是名声,更会吸引投资者大量申购,随之而来的是基金规模的增长和管理费收入的增加。
公募基金主要考核相对排名,其核心是要在同类基金产品中保持领先,这是公募基金行业最重要的游戏规则。这种考核制度能够激发基金经理的求胜欲望,但从另一方面看,其弊端同样存在。专注于同类业绩排名的游戏,让很多基金经理投资风格变形,为了业绩的短期表现而忽视长期目标,甚至会出现一些违背基本投资常识的匪夷所思的事情。
过去一年多来,市场走出显著的结构性行情,科技、消费、医药等行业受到资金追捧。由于公募基金对此轮行情把握精准,业绩整体表现抢眼。赚钱效应之下,投资者借道基金入市,不少基金的规模在短短几个月内就从几亿元增长到几十亿元乃至百亿元以上。面对蜂拥而入的资金,基金经理往往会买入已经持有的标的,推动基金净值进一步上涨,而基金净值上涨愈加吸引更多投资者申购。这种自我推动的螺旋式上涨,让很多个股的估值达到了历史高位。
从记者采访的情况看,几乎所有的基金经理都知道估值已经高企,随着股价的上涨风险也在持续累积。但是,很少有基金经理选择降低仓位,其核心原因就是在相对排名的压力下,必须持有仓位,因为不知道泡泡最后会被吹多大。在明明知道风险不小的情况下,大部分基金经理优先考虑并不是投资者本金的安全,而是自身的业绩排名。
投资短期是投币机,投资长期是称重机。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但从现实操作情况看,通过短期资金的驱动营造净值上涨的魔幻现实,从来就没有消失过。明明知道收益的根本源泉来自上市公司,但在业绩考核压力之下,基金经理往往会迷失方向,以至于出现很多匪夷所思的现象,这就是基金经理被困在业绩相对排名中带来的后果。
大树不会长上天。基金业绩相对排名的游戏发展到极致状态后,其后果总是由消费者买单。在今年二三月份的市场调整中,风格极致的基金一个月的净值回撤幅度就高达30%,部分基金3个交易日净值回撤幅度高达15%。这似曾相识的一幕,在7月份以来的调整中再次上演。
基金经理,不能困在排名里。
基金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街2号11幢206
邮编:100020
京ICP备05049267号
京ICP备050492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