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熊已不重要
主动权益投资的基金经理,越来越少地去判断市场是牛市还是熊市。普遍的牛市,众人得道,并未能见基金经理个人的管理能力;全面的熊市,泥沙俱下,覆巢之下公募机构被动应战,私募机构或能侥幸逃脱,但也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断力。当前国内的公私募机构正在主动跳出“牛久必熊、熊久必牛”的因循怪圈。
“我们一直在谈论美股长期牛市的原因,研判美股牛市什么时候结束,是因为我们总是以博弈的思维看待市场,认为涨久必跌、跌久必涨,而对美股牛市背后真正的核心因素未能理解。这个核心因素便是对个股的理解,对于美股牛股的理解不够深入透彻,所以不能理解美股上涨的真正逻辑。同样的,很多人对A股上市公司的理解也很容易陷入博弈思维,而不是去充分理解公司、充分挖掘价值。”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徐荔蓉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太平洋证券研究院院长黄付生发表的最新观点指出:“本轮是结构性牛市,未来只有结构性行情。外资将成为2021年最确定的增量资金,预计流入规模可达2500-3000亿元。全面行情需等待下一轮经济大周期、国际新格局、中国科技的新突破。”黄付生进一步表示,从成熟经济体转型路径来看,当一个经济体由消费主导后,最终必然要面临低增速,这也就意味着经济周期的波动和政策的空间均相应减少。目前A股正处于资本市场机构化的进程中,未来全面性牛市可能类似于这一轮机构投资者主导的美国长期牛市,行情将主要由大型科技、医药、创新国产替代成长为全球龙头的公司主导。
中金公司(601995)首席策略师王汉锋近日回顾了其过去8年宏观策略的研究脉络,指出从2010年开始中国开启了新老经济分化的趋势。资料显示,去年王汉锋在2020年的策略展望中给出了以“新”携“老”的主线判断,这在今年的行情中得以验证,符合行情演绎特点。着眼未来,他表示,“新格局、新规划、新制造、新消费”是未来产业及市场发展的主题。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而言,王汉锋指出,明年方向上可能较今年出现较大差异。“明年不要指望指数级别的大行情,重点是结构性的机会。”王汉锋表示。
“市场大势的牛熊,越来越滑出投资决策的核心范畴。在宏观经济转型变化的当下,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并未像此前那样活跃,对宏观条件的研判,市场的观点趋于一致。国内经济结构进入消费主导的时代,如果没有突破性条件出现,对于全面的、指数层面的行情几乎不用期待。”陆曜同样淡化对市场牛熊的研判。
不过,也有机构从中长期角度看待A股市场的牛市。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德伦指出,四点因素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长牛”的助推器:一是制度因素,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全面注册制以及退市制度有望出台,为A股提供了优良的政策土壤;二是监管因素,资本市场进入“严监管”时代,市场运行健康平稳,融资功能显著发挥,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三是公司因素,经历30年的“赛跑”,优质龙头核心资产已经胜出,越来越多的好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能让投资者分享到国家发展的红利;四是投资者机构化,机构投资者持股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达到30%,投资者结构逐渐优化,有利于A股“长牛”。
结构需要挖掘
徐荔蓉认为,在当下时点,与其关注A股市场会不会有整体性牛市,不如关注A股市场有多少牛股,有多少持续增长的优质上市公司。“市场的一个大背景是经济结构的变迁。在消费为主的经济结构下,经济增速变化的弹性明显降低。体现在中观和微观层面,就是挣快钱的机会减少了,不论是在实业层面还是在投资层面。市场的机遇在于对优质机会的精准把握,优质机会的价值不在于交易和博弈,而在于发现和持有。”徐荔蓉指出。
徐荔蓉的观点与相当一部分基金机构对市场行情的判断一致。国联安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魏东表示:“目前虽然市场仍然不断有新资金加入,但新股、增发及减持也在不断增加。预计中期市场或将以震荡的结构性行情为主,较好的流动性和持续恢复的经济是市场的支撑所在。”魏东认为,主动去进行价值发现仍然是获取收益的重要来源之一,寻找和判断价值低估的好企业是投资过程中需要长期坚持的。
在陆曜看来,在结构性行情中,更需要基金经理去主动挖掘,而在经历了长期且极致的结构性行情演绎之后,投资的难度正在加大。“大家都在看结构性机会,相对全面行情,结构性行情的变化大,也会有不同机会的轮动。更为重要的是,市场资金或者说你的对手们,也在不断地变化自己在结构行情中的策略,寻找战胜市场、战胜对手的机会。”陆曜表示。
在跨年之际,基金机构正在多方向寻找结构性市场中的优质机会。
魏东表示:“目前的判断是现在市场可能已经接近了一个临界点,也就是说热点领域的上冲动能差不多已经见顶了,所以这个时候选股要慎重。”
施罗德投资股票权益基金经理张晓冬表示,展望明年,新经济股票仍将受益于经济结构转型、政策引导等因素而有较佳的基本面表现。持续看好科技产业中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云计算等相关个股。此外,医疗保健行业目前总体估值虽然不低,但在近期整理后下行风险不大,具有独占性优势或竞争结构较佳的药物和医疗器械行业,长期表现依然可期。大消费板块则持续看好休闲食品、饮料以及新能源车领域相关的公司。金融地产方面,目前估值虽然便宜,但因低利率环境持续及政策调控力度明确,股价上行空间可能不大。此外,部分光伏及家电公司,虽然盈利增长强劲,但估值已然接近历史高位,投资者须留意回撤风险。
寻找合理预期
在布局明年之际,行业内不少基金机构也直言,投资者需要对明年的投资收益有合理的预期。特别是对于新进入基金投资的投资者,需要对未来投资难度有一定的认识。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今年以来新发公募基金数量达到1214只,发行规模超过2.6万亿元,分布在125家公募机构中。“新发基金在业绩宣传上有所降温。今年以来动辄60%、70%的收益,在明年的实现或有难度。随着大量投资者涌入基金投资,对一部分抱着超高收益目的而来的投资者,需要进行预期收益方面的管理和宣导。”一家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基金销售部门负责人表示。
据陆曜介绍,进入四季度以来,在与投资者接触时,行业内大部分基金经理都在宣扬长期持有、稳健收益的理念。“结构性行情之中,重要的是发现优质机会并且长期持有。目前,市场对于优质机会的理解和投资已经较为充分,市场新资金找到买入时点的难度较大。回顾2020年,疫情带来的情绪性冲击,客观上使得不少优质机会出现买点。不过,行情演绎至今,当下资金很难找到这样的买点。这从近期一些优质公司被市场短时间快速推高的情况可以看出来。市场资金充裕,优质机会明确,但是买点难找。这样的局面将延续到2021年,所以投资者不应该对2021年的投资抱有过高的、不合理的收益预期。”陆曜直言不讳。
事实确实如此,回顾今年以来绩优基金的操作路径,对于行业的精选和时点的把握,都是成就优异业绩不可或缺的因素。广发基金郑澄然回顾今年以来的投资操作时表示,今年主要还是把握住了像光伏、军工、电子这三个板块的机会。“以光伏为例,我们是在二季度逐步加大配置。当时基于两点逻辑,第一是从需求端来看,在产品价格快速下跌的过程中,需求被刺激起来,我们判断未来几个季度的需求可能会进一步持续超预期。第二是从企业的估值来看,基本到了历史的低位,因为疫情的影响,整个市场出现一轮杀跌,光伏龙头公司一度跌到很低的估值水平。”郑澄然表示。
上海一家中型私募机构管理层人士表示:“像2020年上半年那样的买点应该很难再现,除非出现重大偶发事件。2020年,我们较早完成了客户的预期收益目标,在超额收益方面也做的较好,整体而言,投资的风险收益比较高。即将进入2021年,在与客户的沟通中,坦诚交流,表示今年的大比例超额收益在明年重现的可能性较小,新的一年需要通过一定的择时和大量的精研个股,找寻战胜市场的较好回报。总体而言,客户对我们新的一年较为审慎的业绩回报预期表示认可。新的一年,将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和收益目标。”
“我们不愿意过多探讨市场是牛市还是熊市,未来牛熊之别没有那么重要,结构性行情将是市场的主流。2020年如此,2021年也将会是这样。”在浦东陆家嘴的一幢办公楼中,基金经理陆曜(化名)阐述了其对市场的研判。
2020年接近尾声,基金机构对于2021年的投资布局正在构建之中。“未来无牛熊只有结构行情”“明年难以出现指数级别大行情”“一季度将会是投资布局的关键时期”等机构观点,正在向市场传递跨年布局的信号。
基金机构
基金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路2号11幢206
邮编:100020
京ICP备05049267号
京ICP备050492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