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公募基金行业发生38起高管变更案例。今年前十月,公募高管变更案例达353起,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三大核心岗位的变更比例超过了90%。
其中,既有任期届满发生变更,也有股东方调整高管团队。同时,核心高管的变更也会导致基金经理流失。
总经理变更案例达98起
今年10月的38起高管变更中,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案例分别为13起、7起、11起,三者占比为81.58%。从前十月来看,这一比例更是超过了90%。
截至10月31日,以月度统计口径计算,今年前十月公募基金行业一共发生353起高管变更案例,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的变更案例数分别为80起、98起、140起,总计285起,占比高达90.08%。此外,353起案例与2020年同期的359起高管变更数量基本持平,超过了2019年同期的322起高管变更数量。
具体看,今年以来博时基金、广发基金、招商基金,鹏华基金等多家头部大型公募均发生过高管变更,如高阳出任博时基金总经理、王小青出任招商基金董事长、金牛基金经理王宗合出任鹏华基金副总经理、千亿顶流基金经理刘彦春出任景顺长城基金副总经理等。
中小公司方面,今年7月,国投瑞银基金公告,因工作变动,该公司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叶柏涛离任,接任者为股东方国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强。财通基金总经理王家俊于10月15日离任,汪海代任总经理职务。据创金合信基金公告,10月30日该公司董事长刘学民“因工作安排原因”离任,钱龙海将出任公司董事长。
此外,首家获准开业的外商独资公募机构贝莱德基金,于8月迎来了董事长、总经理和督察长上任任命。
前十月公募高管变更情况一览表
可能会导致基金经理流失
业内人士指出,公募高管变更可归类为三种原因:股东方(尤其是控股股东)根据发展规划对管理团队人员进行调整;公司高管在考核不达标之下发生变动;部分高管任期届满,因退休等原因发生变更。
比如,10月23日中信保诚基金发布高管变更公告,新聘涂一锴为公司董事长。同时,原董事长张翔燕和原总经理唐世春离任,分别转任公司总经理和常务副总经理。中信保诚基金在公告里说到“本次调整是公司股东方为加大对公司的支持并积极推进经营管理团队专业化、市场化建设而进行的正常职务调整,公司经营管理团队稳定,运作正常。”
需要指出的是,核心高管的变更,往往会导致另一核心人才——基金经理的流失。记者观察到,深圳某家中小型基金公司总经理在今年4月份离任,随后该公司多名绩优基金经理相继离职,其中一位基金经理随后加入深圳一家中型基金公司。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今年以来公募行业新聘和离任的基金经理数量,分别有519位和261位,2020年同期的新聘和离任数量分别只有406位和215位。具体看,今年以来东吴基金、中邮创业基金等9家公募的离职基金经理数量不低于5位;而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博时基金、大成基金、鹏华基金等10家公募新聘任的基金经理数量则不低于8位,人才往头部公司集中的趋势越发明显。
继续优化人才机制
公募人士汪强(化名)对记者表示,与私募、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相比,公募的高管变动一直以来都比较频繁。公募基金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整个大资管竞争日趋激烈,核心人才的流动自然会更为频繁。
华东地区某资管机构总经理指出,一方面,自2019年以来,在结构性行情之下,公募基金的赚钱效应越发明显,从而吸引来市场关注;另一方面,在资管新规背景下,庞大的居民理财需求在迫切寻求可替代的工具产品,这也给公募基金的发展注入新动力。此外,在大资管行业蓬勃发展趋势下,不仅是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子公司、券商资管、保险资管、私募等各类机构都在招纳核心人才,这使得整个行业的人才流动节奏大大加快。
汪强认为,虽然资管主体众多,但公募基金在其中具备明显发展优势。公募基金要实现长足发展,需要在人选筛选、机制激励、绩效考核等方面继续发力。“在未来的市场中,公募机构要与外资机构、私募等同台竞技。要实现长足发展,就必须留住核心人才。核心高管对公募基金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
公募基金
高管变更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