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报1853只产品,获批1619只产品,目前有517只产品等待发行……这是今年以来公募基金产品发行的相关情况。2021年进入最后两个月,公募基金产品发行正在面临“堵车”。
目前,有不少获批待发的基金产品,正在无奈选择“压哨”发行,甚至有基金公司申请推迟发行时间。在不景气的发行环境之下,手握大量批文的基金公司正在被迫做出选择:保重点产品。
517只基金产品待发
数据显示,截至11月9日,今年以来共计有140家基金公司,累计上报了1853只基金产品,同期获批的基金产品数量是1619只。目前有67家基金公司的167只基金产品正在发行,尚有118家基金公司的517只基金产品获批待发。
以某头部基金公司为例,该基金公司今年以来共计上报了81只基金产品,是行业中上报基金产品数量最多的公司。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公司有75只基金产品获得批文。当前,公司有8只基金产品正在发行,有20只基金产品获批待发。也就是说获批待发的基金占获批基金数量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一。
另一家基金公司今年以来累计上报70只基金产品,同期有58只基金产品获批。目前公司有6只基金正在发行,23只基金产品获批待发。获批待发的基金占总获批基金数量的超30%。
可以说,在获批待发的“基金池”中已经蓄了不少水,基金产品发行遭遇“堵车”。
如果不考虑跨年因素(如2020年基金产品获批,2021年发行),那么今年以来获批的1619只基金产品中已经有930只成功发行。与此同时,有4家基金公司的5只基金产品发行失败。但如果考虑到跨年的基金获批和发行周期,发行失败的基金产品更多。以融通基金为例,今年以来公司旗下有融通稳健添利混合、融通创业板ETF联接发行失败,其中后者为跨年发行的基金产品。
多方式解围
发行“堵车”,背后涉及到基金公司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问题。
某基金公司渠道人士坦言,在一些基金公司内部,产品与营销两个部门确实存在相对割裂的情况,产品部门在设计和申报产品时,更多的是从公司整体产品线布局等方面来考虑,对新基金营销时机并不那么在意,所以难免会出现“只管报,不管卖”的情况。营销部门在产品获批后,不得不面对市场低迷时密集新发基金等情况。上述人士表示:“产品批了,我们不能不发。”
那么,面对这样的发行难题,基金公司如何解围?
观察发现,尽管发行环境不理想,一些基金公司还是选择发行,所以会出现部分基金产品“压哨”发行的情况。例如,11月9日,南方基金发布公告称,南方宝昌混合自2021年11月12日至2022年2月11日期间发行。这只基金获批于今年的5月14日,首发日期11月12日仅稍早于6个月的时间窗口,况且11月13日、14日为周六周日,这只产品实际上是到最后一刻才启动发行。
对于一些实在无法落地发行的基金产品,基金公司会选择延期募集,但是延期募集的基金产品也不一定能顺利发行。如上文讲到的融通创业板ETF联接基金,从批文来看,这只基金产品是在2019年获批,2020年获批延期募集,但是最终经过1个多月的发行,宣告募集失败。
“需要有所取舍了,拳头型产品不能丢,普通的基金产品可能只会保成立,甚至不能成立。预计今年最后两个月,行业中发行失败的基金产品会出现不少。”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表示。
有回暖迹象
通联数据首席投资官盛元君认为,近期基金发行遇冷,一方面是由于今年以来基金净值表现分化较大,大部分消费医药赛道的基金表现不佳,且9月以来周期板块回落,部分基金回撤较大,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另一方面,从全市场换手率角度看,2021年4月至9月为换手率上行周期,9月之后换手率开始下行,市场成交活跃度下降,基民的投资热情也一定程度受到影响。
不过,近期公募基金的发行已经有结构性回暖迹象出现。兴业证券研报指出,10月29日当周,被动指数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增强指数型基金分别发行210.7亿元、176.7亿元、27.9亿元和1.8亿元,合计发行偏股型基金417.1亿元,对全部新发基金占比从22.3%提升至52.2%。偏股型基金发行回暖。
另外,随着2021年接近尾声,2022年投资布局开启,业内人士预计,新基金的发行有望迎来一定程度好转。
公募基金产品
发行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