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逐季瘦身 “基坚强”还能扛多久
2022-04-25 09:30:06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大中型基金公司“保壳”意愿依然浓烈,这会让解决问题的代价越来越大。业内人士呼吁,无论从行业发展还是从投资感受角度,续命迷你基金毫无价值,大中型基金公司应勇敢破局,让基金行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怎么还没清盘?”在国金鑫瑞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的基金吧里,不少投资者表达了心中的疑问。这只基金的净值在今年市场环境中的表现并不算差,但袖珍的规模、“稳稳”地向右下方倾斜的净值线无不告诉人们它与众不同。

  国金鑫瑞并不是个例,数以千计的迷你基金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顽强生存”,堪称“基坚强”,不仅让基民深受其害,对基金管理人而言同样是件苦差事。

  基金净值连跌161天

  观察国金鑫瑞的净值变化,一条近乎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映入眼帘。翻看基金的单位净值数据发现,自2021年8月20日起,该基金每个交易日的净值涨跌幅均为负数,截至2022年4月22日,基金净值已连续161个交易日下跌。当前,该基金单位净值为0.9044元。

  基金经理宫雪自2017年9月开始管理这只基金,期间基金净值有过不小的波动,在2020年中曾创出1.3886元的历史最高净值。为何从去年8月以来画风突变?

  该基金季报显示,2021年二季度末以来,国金鑫瑞的主要资产均投资于国债,剩余资产基本以银行存款的形式体现。如果只是持有国债,可以排除踩雷的可能性,但持有国债的业绩曲线也不应如此。答案一定另有玄机。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2021年一季度末,国金鑫瑞规模为285.43万元,一季度存在连续2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2021年二季度末,基金规模为207.89万元,二季度存在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此后,该基金规模逐季下降,2022年一季度末只有29.61万元。2021年年报显示,基金份额持有人户数仅309户。

  这样一只规模不足30万元的袖珍基金,只有微薄的国债投资收益,不足以覆盖每日成本,入不敷出导致了逐渐下滑的业绩走势。

  国金鑫瑞的基金合同显示,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并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在2021年二季度报告中,国金基金表示,已经按照《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提出解决方案。在接下来的季度报告中,该基金公司采用了同样表述。截至目前,这只基金仍正常存续,没有看到特别的处理措施。

  隐秘需求催生“花式保壳”

  29.61万元的基金规模,还不够买两手茅台,且基金资产还在持续消耗。如此窘迫,公司为何不选择直接清盘这只基金?

  灵活型基金具有“壳价值”。国金基金回复中国证券报记者称,国金鑫瑞为灵活配置型基金,该类型基金将根据对宏观经济周期和市场运行阶段的判断确定投资组合中各大类资产的权重,股票投资占基金资产比例为0%-95%,给予基金经理较灵活的投资空间。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今年尚未有灵活配置型基金成立,2021年下半年该类基金新成立数量仅为19只。国金基金认为,该类基金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稀缺性,因此一直未选择清盘。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基金公司“保壳”的原因复杂多样。“要新发一只产品,起码需要3个月时间。如果没有批文,就发不了新产品。所以我们会留个壳以备不时之需。”北京某基金公司人士说,“另外,如果基金产品清盘数量多,对公司声誉会有影响。”

  业内人士介绍,有些产品成立时间较早,具有独特性,比如投资范围广,而现在新发行产品限制较多,因此壳有价值,基金公司保留该产品,静待风口来临时做大规模。

  为达到“保壳”目的,基金公司使出五花八门的手段。

  对于上述产品,国金基金表示,公司计划将国金鑫瑞转型为“固收+”基金,更换基金经理与投资策略,已于2021年向监管机构报告此方案。目前新策略处于模拟测试阶段,待成熟后运用到基金实际运行当中。

  也有请来“帮忙资金”规避监管的。例如,找机构先大额申购再赎回,就可打破迷你基金连续60个工作日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局面。一只3月底清盘的基金,从基金持有人的申赎动态中可以看到“帮忙资金”的身影——两家机构投资者共申购5000万元,持有两个月后退出,而5000万元正是基金清盘红线。

  还有一些基金另辟蹊径,通过吸引个人投资者保住基金规模。北京一位“固收+”基金经理介绍,其管理的某只基金为避免清盘,投资策略与众不同,把股票仓位打到最高,并通过赛道投资追逐产品相对排名,以此吸引个人投资者。在去年的结构化行情中,这只重仓新能源的“固收+”产品业绩一度冲上同类第一,基金公司趁机在电商平台推广,吸引投资者申购。

  更有基金在触发清盘条款前夕,紧急修改基金合同,给基金在触发清盘条款后提供更多选择机会。

  批量袖珍基金苦了谁

  近几年来,基金行业蓬勃发展,创造了很多百亿级爆款基金,但实际上,“风光”的另一面,是大量规模不足百万元的袖珍基金苦苦“保壳”。

  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共有1005只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其中,211只基金规模不足1000万元,25只基金规模不足百万元,8只基金不足10万元。甚至有基金沦为袖珍基金已超过一年,仍未清盘,最新规模仅3.37万元。

  数量庞大的迷你基金,已成为横亘在公募基金发展道路上一道深深的沟壑。“大部分迷你基金是机构定制产品,机构撤退后,只剩下当初的普通基民坚守。”一位基金人士说,如果机构定制资金退出,又没有找到其他机构承接,基金维持小规模,最终难逃清盘命运。糟糕的是,这些产品的存在,常常给持有人带来非常差的投资体验,对公募基金行业造成负面影响。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保壳”是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一位基金公司总经理透露,迷你基金日常运营中产生的渠道费用、人力成本等,仅靠收取管理费是覆盖不了的。随着基金牌照优势弱化,金融混业竞争加剧,基金公司想保住迷你基金,自然会拖其他业务的后腿。而且,迷你基金业绩较差,排名压力会逐渐消磨基金经理的管理热情。

  当前,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已承受不住迷你基金“保壳”的压力,开始批量清盘旗下迷你基金。但仍有余力的基金公司,尤其是大中型基金公司,“保壳”意愿依然浓烈,这会让解决问题的代价越来越大。业内人士呼吁,无论从行业发展还是从投资感受角度,续命迷你基金毫无价值,大中型基金公司应该勇敢破局,让基金行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业内人士认为,应正视基金清盘。随着基金发行注册制的实行,基金发行变得容易,迷你基金清盘已成常态。北京某基金公司的一位基金经理说,基金清盘是良性竞争的重要一环,公募基金市场应该有进有出,投资管理能力落后的基金经理应被淘汰。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认为,迷你基金大量出现,是公募基金产品设计方面的资源浪费,是产品过多、过滥的后果。基金公司应认真做好风格特征鲜明、投资策略清晰的基金产品。

  上述基金经理表示,一些公司出于完善产品线的目的,在发行产品时布局多条赛道,有些产品需求不足,自然就会衰退。“在发行产品时,建议基金公司想清楚再上,要摸清市场需求,对产品有清晰的定位。”他说。


责任编辑:刘利香

规模

“基坚强”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