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去年新基金发行大年后,今年A股剧烈震荡也加快了基金清盘节奏。截至8月6日,2022年清盘基金达到111只,平均存续3.4年,已连续三年下台阶。其中有10只存续时间还不足一年。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牛市尾部或弱市中成立的新基金,更容易在净值下跌中触及清盘线,导致生命周期缩短。
发行大年后
再现次新基金陆续清盘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6日,今年以来清盘基金数量达到111只,为第五年突破百只关口。其中,运作不满1年就宣告清盘的基金就有10只,7只为权益类基金。
从近年运作不满一年就清盘的基金来看,在股债市场大跌中,投资者对次新基金的表现更加没有耐心:2017年-2018年清盘的一年以内次新基金数量都超过40只,2021年结构性行情中,32只清盘的次新基金中18只为权益类基金。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基金经理表示,成立于弱市的新基金,在建仓期打开申赎后,可能存在大比例赎回的情况,主要是认购期间,不少资金参与的目的并不是长期持有,或是“帮忙”等短线思路导致。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池云飞分析,一方面,市场波动加大前,通常都会经历一段不错的行情,新基金发行更容易,市场波动加大后,更大的基数也会加大次新基金清盘的数量;另一方面,很多次新基金可能发在高点,由于缺乏较长时间的业绩说服力,市场波动加大时更容易被投资者遗弃。
汇成基金研究中心也表示,部分在牛市尾部发售的新基金高位建仓,导致净值大幅度下跌,投资者损失惨重,基金规模迅速缩水;而在熊市行情中发行的基金,投资者申购热情降低,基金规模长期低迷,所以新基金清盘的绝对数量会有所上升。
清盘基金平均存续3.4年
连续三年下台阶
从存续时间看,今年清盘的基金平均存续3.4年,相比2020年、2021年的4.29年、3.51年,已是连续三年下台阶。
从历年清盘基金的数量看,与基础市场的走势也密切相关:2017年债市下跌,97只基金告别市场,其中59只是债券型基金,23只还是成立不满一年的次新债基;而在2018年股市熊市中,更有378只基金清盘,权益类基金多达282只,44只不满一年的新基金中,权益类基金占了23只。
上述北京中型公募基金经理表示,一般来说,清盘基金的类型与对应的市场表现不佳存在正相关关系。因为清盘基金一般具备业绩不佳、策略劣势明显等特征,而这些特征容易在对应的市场环境不佳时出现。
池云飞也认为,市场行情不好时,一些业绩表现不佳的小微基金更难吸引投资者,也更容易被清盘。此外,市场牛转熊及发行大年之后这一现象也容易加剧。
“行情较差时,除了基金因为业绩差遭遇投资者赎回,也有基金公司主动清盘部分风险暴露大或不适合当前市场的产品,导致清盘基金数量增加。”汇成基金研究中心分析。
上述北京中型公募基金经理表示,目前公募产品主要有小规模基金清盘、持有人大会表决清盘、不符合监管要求清盘、基金合同期满清盘等几种情况,部分情况有改进空间。
“基金清盘的设置,核心要将持有人利益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倒逼基金公司提升投研能力。”该基金经理称,比如对于规模5000万清盘门槛,可以适当降低,但一旦到了相应金额应实行严格的清盘制度;对于业绩也应该进行一定考核限制,比如连续五年或更长时间,如果无法给持有人一个合理的业绩回报,也要求强制清盘。
池云飞也认为,对一部分业绩竞争力不高、未适应新市场环境的基金,妥善进行清盘能释放基金管理人的投研资源,是基金市场成熟的表现。当然,基金管理人也要多反思原因,更合理安排基金的发行节奏和产品线布局。
汇成基金研究中心也表示,基金公司发行产品应从持有人利益出发,打造更专业、更精品、更细致的产品线,注重长期投资规划,而不要追求短期的市场热点。其次,在市场行情火热时对新发基金数量应有所管控,避免接连发行同质化高的基金。最后,也要加强投资者教育,鼓励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
清盘基金
平均存续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