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银行加码布局基金代销市场,诸多违规问题也频频冒头。
近日,多家银行因其分行基金销售业务违规,被监管部门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监管层认定银行存在的基金代销问题主要集中在基金销售人员管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合规风控管理不到位等方面。
日前,毕马威发布的《2023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趋势及战略洞察》(以下简称“《报告》”)预测称,2023年将开启公募基金“新黄金十年”。而随着银基合作方式增多,银行更需做好风险防控,以获得更长足稳健的发展。
基金代销乱象未止机会与风险并存
从监管披露的信息来看,在销售端,银行基金代销业务存在的问题有基金销售业务的相关人员未取得基金从业资格,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落实不到位,客户购买基金产品时未对其进行风险测评等问题;在合规风控管理方面,银行存在未每半年对基金销售业务开展一次适当性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未按要求报备反洗钱工作相关材料等问题。
不仅是近期,今年以来,已经有约10家银行分支机构因基金销售违规而受到监管层的处罚,责令其改正。
为何基金代销的乱象屡次出现?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这可能与部分机构内部业绩考核机制有关。“对部分机构来说,基金代销是中间业务收入重要来源,利润最大化驱动。有的机构存在合规与风控难以贯穿业务全流程,以及部分业务员合规意识和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
从规模占比上看,商业银行一直是基金代销的主力军。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在基金销售机构前100强名单中,商业银行在股混基金以及非货基金保有规模占比分别为53.8%、47.1%,遥遥领先券商及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
“代销基金业务作为银行布局财富管理业务的一部分,在过去几年经历了快速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存在销售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为快速获客而客户风险偏好评估工作不到位等问题。”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徐雯超告诉记者。
周茂华认为,如何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科学考核机制,提升业务员合规意识和综合素质,是银行关注的重点。
2022年4月,证监会就曾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引导基金管理人与基金销售机构牢固树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营销理念,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践行“逆向销售”,积极拓展持续营销,创新投资者陪伴方式,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督促销售机构持续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切实改变“重首发、轻持营”的现象,严禁短期激励行为,加大对基金定投等长期投资行为的激励安排,将销售保有规模、投资者长期收益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同时,自今年8月以来,市场上多家银行调整了基金定投业务规则,若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失效或与基金定投产品的风险等级不一致,银行将不予扣款。可以看出,年内各银行正不断强化基金代销渠道合规性建设。
周茂华认为,下一步,应引导银行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开展代销基金产品业务;机构要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让投资者风险更匹配减少投资风险;充分满足投资者知情权,减少告知风险,有效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
银基合作范围拓宽风险防控仍需严格
毕马威发布的《报告》预测称,2023年将开启公募基金“新黄金十年”,行业未来蕴含较大发展机遇。但《报告》中也提到了,银行虽然保持基金销售领跑者地位,可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
周茂华告诉记者,银行发展基金代销业务优势明显,银行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网点多、线上线下渠道广泛,拥有品牌优势,客户信赖银行安全交易模式,账户资金结算便利快捷,以及拥有较好销售人才队伍等;随着国内基金业务快速发展,基金代销业务正成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重要来源之一,银行发展相关业务积极。
不过,《报告》列举数据称,银行基金代销保有量占比由2018年的62%降至2022年三季度的47%。银行未来或将从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扩展线上服务、提升产品丰富度三方面提升自身竞争力,应对来自市场中其他机构的冲击。
但值得一提的是,银行与公募基金的合作已从传统的代销和托管拓展至多个领域。《报告》举例道,目前,银基合作已经逐步拓展至涵盖委外投资、大类资产配置和投顾咨询业务等多个业务领域的全方位合作。
基于此,徐雯超提示道,银保监会也在近期发布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对包括银行代理代销等表外业务就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基金代销
银行内控风险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