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马嘉悦
近日,百亿级私募林园投资旗下某产品净值腰斩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林园投资旗下一私募基金累计净值跌至0.502元。不过,同期林园投资旗下部分产品却实现了正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同一家私募机构旗下同策略产品业绩分化的情况在私募行业屡见不鲜。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私募旗下产品众多,由于成立时间、合同约定等方面的差异,业绩一致性相对较差。不过,伴随着行业发展,业绩一致性将逐步成为衡量私募道德水准的重要指标,管理人应让产品历史业绩更具参考性,从而引导投资人买入与其风险收益偏好相匹配的产品。
林园投资旗下产品高度分化
有“民间股神”之称的林园,近日因管理的产品净值腰斩,站上了风口浪尖。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林园投资旗下的林园投资309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单位累计净值跌至0.502元,即该产品成立以来亏损接近50%,而在去年7月29日,该产品净值为1.303元。不到1年的时间,林园投资309号产品回撤幅度高达61.47%,创下了该产品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
不过,在上述产品回撤的同期,林园投资旗下其他产品却表现各异,即便是同一时间段发行的产品,其业绩表现也分化巨大。
比如,2021年4月,林园投资成立了多只产品,截至今年5月底,林园投资23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净值跌至0.573元,林园投资229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净值为0.857元,而林园投资162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成立以来则浮盈2.1%。
另外,截至今年5月底,2021年5月发行的林园投资222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成立以来亏超18%,同月成立的另一只产品林园投资234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成立以来却浮盈1.6%。
查询第三方平台信息可知,林园投资旗下披露信息的产品基金经理均为林园,且策略均为主观选股策略。
基金缘何“同人不同命”?
同一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同策略产品,业绩表现天差地别的情况,在私募业并非个例。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同为东方港湾创始人但斌管理的主观选股策略产品,部分产品今年以来实现正收益,正收益幅度在0.77%至30%之间不等,而部分产品则出现回撤,回撤幅度在1%至5%之间;截至6月16日,博惠投资基金经理田欣波管理的博惠臻选2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超过300%,而同期其管理的博惠臻选1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收益率仅为25.08%,博惠精选1期和博惠优选1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同期收益率均低于35%。
业内人士透露,造成此类分化的原因有三:
首先,尽管私募投资基金的策略相同,但其成立时间、锁定期、止损预警线设置、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等均会有所差异,从而导致业绩的分化。
其次,部分私募为了增加公司曝光度,便于后期募资,会打造规模极小但净值曲线完美的“橱窗基金”,此类私募往往除了“橱窗基金”以外,旗下其他产品业绩表现平平。
最后,部分私募会为其他机构或基金经理提供通道服务,管理人只需备案产品、挂名基金经理即可,不拥有产品的自主投资权。在此种模式下,通道类产品表面上与私募其他产品的业绩会呈现较大差异。
私募须重视业绩一致性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伴随着私募行业不断发展,投资人对私募接受度越来越高,管理好业绩一致性愈发重要。
“海外资产管理机构单一策略只有一只产品,其历史业绩极具参考性,但国内私募由于存在单只基金200人的限制,管理人若要扩大规模则需要成立备案多只产品,这无疑增加了投资人的选择难度。在此背景下,提高业绩一致性便显得极为重要,否则容易造成投资人适当性风险。”沪上一位私募创始人坦言。
排排网财富合伙人项目负责人孙恩祥认为,提升业绩一致性对私募机构发展乃至行业口碑具有重要意义。对投资者而言,可以选择成立时间较长且持仓投资者较多的产品辅助投资决策。
一位CTA策略私募创始人透露:“虽然国内私募存在一定的规定限制,但是管理人可以通过设立一个母基金后,新发子基金买入母基金的方式来提高业绩一致性。子基金之间尽管因成立时间不同存在业绩差异,其差异性会比较小,足以为投资人提供较为可靠的历史业绩参考。”
林园投资
产品
严重分化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