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指数“跟丢”了 部分指数产品“同源不同命”
2024-05-24 09:46:34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为什么都买了对标同样黄金指数的ETF,别人的涨幅却比我的高?”


  近期,某理财社区出现了这样的讨论内容。有投资者表示,因为看好黄金赛道,所以选择买入对标黄金产业指数的ETF产品。但真的等到黄金赛道起风的时候,却发现哪怕是对标同一指数的ETF产品,表现也会有分化。


  按照一般理解,指数基金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复制指数的表现,而不是试图跑赢市场。因此,在不少投资者看来,投资指数基金不需要过多关注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经理的投研能力,只需要“一键买入”,便可享受到相关赛道的平均收益水平。


  中国证券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发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指数产品会存在一定追踪误差,甚至出现了与对标指数涨跌幅相差较大的情况,这让不少投资者感叹“没吃到该吃的肉”。


  此外,中国证券报记者还发现,近年来基金公司纷纷推出特制的“聪明指数”产品。但从业绩方面来看,不少产品的业绩水平却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没有跟上指数所在板块的平均涨幅。


  与对标指数表现存在差异


  近两年权益市场维持震荡态势,许多主动管理型产品表现差强人意,而追踪特定指数的ETF产品成为了不少投资者的首选。“尽管被动指数产品的弹性不大,但却能跟上行业的平均涨幅,也不用考察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在当下来看,这可能是性价比较高、较省心的一种投资方法了。”一位“90后”投资者表示。


  然而,不少投资者发现,这种看似省心的投资方法也有不省心之处:不少ETF产品与对标指数的表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差异。以5月20日行情举例来看,当日,黄金赛道大涨,多只黄金主题ETF单日净值增长率超过4%。在众多对标黄金赛道的指数中,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指数的弹性最大,Wind数据显示,该指数5月20日涨幅为5.70%。而跟踪该指数的ETF产品中,最高的单日净值增长率达到5.60%,但也有的单日净值增长率为5.35%。在ETF联接类产品中,甚至有产品的单日净值增长率仅为4.90%。


  这一现象并非个例。去年年末,不少北交所股票涨幅明显,彼时,北证50指数某些交易日的单日涨幅甚至可以超过10%。如Wind数据显示,北证50指数在2023年11月27日的单日涨幅高达11.41%。但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某些对标北证50指数的ETF产品单日净值增长率甚至没有达到9%,与指数相差了2个百分点不止。


  在目前被动指数类产品中,除了投资者常见的对标宽基指数的产品,还有不少聪明指数产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与指数公司联合编制指数,并开发、发行产品。“传统宽基指数基金跟踪市场整体表现,只能赚取市场贝塔收益。”某公募人士表示:“聪明指数产品的初衷是通过优化指数选股和加权方法,优选特定的市场风格,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回报与持有体验。”


  从业绩端来看,哪怕对标同一赛道,聪明指数之间的表现也有所差异。以今年备受投资者追捧的红利赛道为例,截至5月22日,东方红资产管理旗下的聪明指数产品东方红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A的年内收益率达到了16.80%,超越了其他常见的对标红利赛道的被动指数产品。但也有其他红利主题的聪明指数产品年内收益率甚至不足10%。


  跟踪误差情况需引起重视


  “尽管上述提到的两类产品都属于被动指数产品,但其业绩不达预期的原因却各不相同。”一位来自沪上公募机构的研究人员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对标同一指数的ETF产品‘同源不同命’涉及到产品规模、交易等方面的因素;而聪明指数的业绩出现分化则涉及到基金公司的指数研发初衷、编制思路等方面的因素。”


  该人士分析,现有的ETF大部分是完全跟踪指数的基金,但也存在跟踪误差。通常来说,如果要精准跟踪指数,可以是完全复制,也可以抽样复制。完全复制方法从技术层面上说比较容易,一般指数成份股比较少的,比如只有50只、100只,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跟踪误差通常都控制得比较精准。而像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这样的指数成份股几百只,甚至上千只的,一般会采用抽样复制,通常的做法是用量化方法,控制组合与指数在行业、风格以及个股层面的权重偏离,有时候还会加入其他优化手段,从而让组合更贴近指数的表现。但要注意的是,即使采用完全复制方法的产品,如果产品规模较小,也有可能导致实际持仓与指数成份股权重略有差异。


  此外,盈米基金研究员冯梓轩表示,当市场波动较大时,产品在进行买卖操作时会因买卖时机或买卖成本的不同,从而产生较大的成本差异。另外,某些指数本身可能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调整,这会导致跟踪这些指数的产品,在短期内的实际持仓权重和指数不一致,从而产生表现差异。“还需注意基金的费率和基金在处理分红时的政策,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收益出现差异。”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研究人员表示,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需要了解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水平——基金回报与其跟踪的指数回报之间的波动差异,通常用标准差来衡量,尽量回避跟踪误差较大的基金产品。在选择产品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产品费率、产品规模、产品流动性、管理团队等。


  聪明指数考验研发能力


  谈到不少聪明指数产品业绩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冯梓轩表示:“即使赛道相同,不同公司构建指数时采用的方法可能会不同。有的指数可能更注重市值加权,而有的可能采用等权重或其他加权方法,行业和个股的权重偏向也不尽相同。另外,不同管理人也会有不同的指数优化策略和风控手段,不同的投资交易成本也会影响业绩的差异。”


  谈到聪明指数的编制经验,东方红资产管理公募指数与多策略部总经理、基金经理徐习佳指出,团队的主要思路有两点:第一是聚焦对股价显著而持久的驱动因素,选择长期有效的因子而非短期主题类因子;第二是提高有效因子暴露的稳定性、系统化中和降低不确定性因子对收益的干扰。


  徐习佳表示,在编制过程中,团队认为投资要面向未来而不是过去,所以在选择代理指标时做了很多工作。“对于红利策略,我们观察到过往的高股息组合会面临一定的股息率衰减,而上市公司的分红意愿具有更好的延续性和可预测性,所以我们构建了预期股息率指标来筛选有能力、有意愿分红的公司,在加权计算时也更加侧重于未来可能有更好分红表现的公司。这样的处理,既降低了其他因素的干扰,也使得主策略更为聚焦。”


  “聪明指数的研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非常考验投研团队的能力。”一家公募机构投研人员表示:“让这些成份股凝成一股力并不容易,既需要考虑成份股与主题之间的相关性,更要考虑不同成份股之间是否有相克因素。很多看起来是在做增强的策略,实际上却削减了业绩的锐度。这需要反复摸索与实验。”


责任编辑:周子章

指数产品

基金

ETF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