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高层离职!朱雀基金风雨飘摇、路在何方?
2024-09-10 09:14:54
文章来源
新民周刊

  朱雀基金在2019年成功实现私募转公募,已走过5年的历程。回顾这五年的时光,朱雀基金过得并不太如意,高层变动频繁,核心员工流失,基金管理业绩不佳,管理规模大幅缩水。公司为挽救颓势苦苦挣扎,奈何前路迷雾重重,至今仍不知路在何方。


  2024年9月4日朱雀基金一纸公告,时任副总经理王皓波离职,再次将朱雀基金推到了大众的视野之中。朱雀基金从2019年"私转公"二次创业后,规模迅速膨胀,到2021年12月31日达到顶峰294.29亿元。自此之后基金规模不断下降,截止到2024年6月30日,朱雀基金管理规模较顶峰时期缩减了63.30%,仅剩下108.01亿元,离跌破百亿大关仅一步之遥。同时,朱雀基金管理的9只基金(A、C份额合并计算)表现也可谓不尽如人意,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仅有一只微正,其余8只均跌-14%以上。


  朱雀基金在出现规模和业绩双杀困境的背后是频繁的人事变动。自2019年转公以来,公司高层持续动荡,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位高级管理人员离职。高层频繁变动,人心不稳,核心的基金经理也相继离职,公司一度出现无人可用的局面。


  昔日辉煌不再 高层动荡、规模和业绩惨遭双杀


  在基金业界,公募基金具有可公开宣传、募资渠道广阔等优势,很多百亿私募的终极目标是转为公募,将自己原有的业绩和机制复制到公募行业,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目前也仅有6家私募成功实现"私转公",而朱雀基金就是其中的一家。


  提到朱雀基金,很多人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它的前身朱雀投资。朱雀投资由投资名将李华轮一手创办,在私募时代有着辉煌的私募业绩,是曾经的私募领头羊之一。基于对过往业绩的信心以及对未来美好业绩的期许,"私转公"后依旧保留了朱雀之名。虽说私募时代的光环人物李华轮淡出了朱雀基金管理阵容之列,但是公司核心班子和投资团队基本保持了原先朱雀投资的核心人员,市场仍是普遍期待朱雀基金能够延续朱雀投资的辉煌业绩,继续高歌猛进。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朱雀基金自成立至今,公司高层持续动荡。朱雀基金自2020年5月20日发布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以来,管理层变动频繁。根据公告,因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原董事长梁跃军卸任,改任公司总经理,原总经理王欢则升任董事长一职。王欢作为朱雀投资的资深成员,曾负责公司市场业务。此前,2019年3月25日,朱雀基金首任总经理刘万方离职,由王欢接任。刘万方曾有监管部门的工作背景,但其在朱雀基金的任职时间不足半年,离职原因尚不明确。


  同日公告中,副总经理史雅茹因即将赴股东单位任职而离职,这距离她上任副总经理还不到一年。2021年1月4日,朱雀基金公告称董事长王欢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职务,由前副总经理史雅茹接任。然而,史雅茹也仅在董事长职位任职不到一年,于2021年11月5日任期届满离任。邬锦明因业务发展需要离开副总经理岗位,并担任公司董事长。


  管理层的频繁变动在2023年延续,1月20日副总经理黄振因个人原因离职。到2023年11月27日,副总经理林林因工作安排离任。最新一则公告于2024年9月4日发布,副总经理王皓波因个人原因宣布离职。


  整个过程中,朱雀基金的高层管理岗位经历了多次人事调整,高层的频繁更迭可能导致公司战略方向和执行上的反复,增加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朱雀基金"私转公"之后,不知是对公募基金打法的"水土不服",还是受公司高层频繁变动的影响,原本"私转公"保留的核心投研团队也出现了动荡,管理着朱雀基金三只权益产品,并荣获中国证券报"金牛私募投资经理"的明星基金经理张延鹏于2020年6月离职。他于2009年加入朱雀投资,任公司董事、投资研究部副总监并在"私转公"之后担任多只权益基金的基金经理,可谓是横跨了公司私募和公募两个时代,妥妥的朱雀基金的投研团队灵魂人物。


  这个朱雀10年老兵的离开,让朱雀基金投研团队的实力大打折扣,也让原本基金经理就人丁稀少的朱雀基金不得已将董事长与总经理职务对调,由前董事长梁跃军改任总经理接管张延鹏所管基金。然而,梁跃军的下场救火也并未能平息投研团队的动荡。自张延鹏离职之后,翟羽佳、何之渊、柳雯青、李洋等4位基金经理先后离职,至此朱雀曾经的核心投研团队成员基本走完,朱雀基金出现无人可用的局面。


  再观朱雀基金的人才储备现状,朱雀基金目前共有8名基金经理,其中3位任职年限不到一年,2位任职年限一年左右,一位任职期限2年左右。目前仍然由梁跃军独挑大梁,除了朱雀安鑫回报债券基金由于坤管理和朱雀产业智选混合A由王一昊管理,他管理了剩余7只权益类基金,其余的基金经理只是协同管理这些基金。从这里也不难看出朱雀基金确实无人可用,为培养新人采用"老带新"的模型,以期能够为这些新人基金经理提供平稳过渡。


  朱雀基金高层的动荡和核心基金经理的离职肯定会反映到基金管理规模和业绩上面来,朱雀基金在管的存量基金规模持续下降,新发产品少且规模较小,导致朱雀基金近年来在管基金规模不断缩小。


  朱雀基金从2019年转公以来,起初规模迅速膨胀,到2021年底达到顶峰294.29亿元。从那之后,基金管理规模不断下降,目前基金管理规模较顶峰时期缩减了63.30%,仅剩下108.01亿元,离跌破百亿大关仅一步之遥。


  此外,朱雀基金管理的9只基金(A、C份额合并计算)表现也可谓不尽如人意,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仅有一只债券类基金微正,其余8只收益率均在-14%以上。


  朱雀基金核心基金经理离职后,总经理梁跃军亲自下场救火,一人独挑大梁。管理了朱雀基金旗下9只基金中的8只权益基金(其中朱雀产业智选混合基金于2024年7月23日交由王一昊单独管理)。这种临时救火,一拖多的基金管理模式,不出意外这些基金的任职回报均为亏损状态。


  根据朱雀基金披露的基金中报,截止到2024年6月30日,梁跃军在管的8只权益基金的前十大持仓明细,可以发现梁跃军的持仓主要集中在电力个股,而且在管的基金产品持仓个股高度相似。


  面临无人可用 总经理梁跃军一人扛大梁的窘境


  不难看出,朱雀基金在核心经理离职后,公司面临无人可用、总经理梁跃军一人扛大梁的窘境。朱雀基金想通过"老带新"的模式,让旗下没有经验的基金经理在协同梁跃军管理基金的过程中平稳过渡,但是由于总经理梁跃军既要承担管理职责又要带教新人还有管理基金,一人承担多角,分身乏术,最终导致梁跃军在这三个方面都无法倾尽全力。公司管理方面,朱雀基金高层频繁变动,核心基金经理离职,梁跃军作为管理者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带教新人方面,公司采用"老带新"的模式,让新人基金经理协同梁跃军共同管理基金,但是根据各个基金产品高度相似的持仓风格可以看出,目前的基金管理还是以梁跃军一人的意见为主,各位新人基金经理独立操作的空间有限,新人基金经理成长较慢,现在也仅有王一昊一人开始独立管理基金,如此其他人还有多久能够成长起来也不得而知。基金管理方面,目前由梁跃军一人独挑大梁,管理了公司旗下7只基金,但是由于梁跃军身兼多职,无法全心投研,分别管理而使得所有管理的基金持仓高度相似,容易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朱雀基金高层变动频繁,核心员工流失,基金管理业绩不佳,管理规模大幅缩水。公司要挽救颓势该如何破局?


  其实,朱雀基金要想破局无非是做好两个方面即可。在公司经营管理层面,稳定高层人心,减少高层动荡,让公司组织架构保持稳定。在基金管理层面,要积极引进外部基金管理高级人才和"老带新”模式下充分给予新人基金经理操作权限,引进外部基金管理高级人才,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同时也让公司现有的新人基金经理充分锻炼,早日成长为成熟的基金经理,如此方可让公司摆脱一人挑大梁、一拖多的局面,早日走上良性发展的正轨。


责任编辑:周子章

朱雀基金

基金

投资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