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市三周年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绩亮眼
2024-07-15 08:41:44
文章来源
期货日报网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迎来三周年。全国碳市场交易日益活跃,碳价稳中有升,市场功能逐步得到彰显。


  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中碳登)数据显示,截至7月5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总量4.64亿吨,累计成交总额268.65亿元。第二个履约周期较第一个履约周期成交量上涨19%,成交额上涨89%,参与交易企业数量也增加了50%,而碳配额价格也由启动时48元/吨达到90元/吨左右,价格上涨87%。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在建和已建碳市场有30多个。其中,超国家级1个,国家级10个,省市州级20个,城市级6个。6个城市级中,就有5个在中国。


  “全球碳市场体系的稳健发展离不开中国碳市场。”在7月5日举办的“两湖对话”碳市场和碳金融国际合作对接会上,碳排放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朱国辉说道。据介绍,湖北是目前整个碳市场覆盖工业门类最齐全、累计交易规模最大、交易制度最完善、交易机制最活跃、减排成效最明显的碳市场。目前交易品种主要是碳配额,纳入343家企业,二氧化碳排放2.6万亿吨,券商合格投资机构967家,超过2万名合格个人投资者参与市场,配额相对比较稳定,累计交易量目前达到4.04亿吨,总交易额98亿元,占全国四成以上,居全国首位。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运行以来,促进企业减排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作用逐步显现,尤其是今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碳配额交易价格涨势超出预期并持续高位。中国碳市场正以强大的市场力量推动中国向实现“双碳”目标更进一步。


  强制碳市场类似于约束机制,而自愿碳市场更多是激励机制。“现在国家有两个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一个是强制性的碳市场,一个是自愿性的减排市场,标志着中国碳市场的体系基本构成。”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5月1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


  “碳市场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目前已经建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框架。”陆新明说,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建立“一网、两机构、三平台”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包括全国碳市场信息网、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交易机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管理平台,碳排放权核算和管理能力显著提高。


  记者了解到,在碳市场交易活跃、碳价稳步提升的情况下,部分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重点企业,在推动自身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已经初步取得成效。


  据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黄岱介绍,全国碳市场开市以来,控排企业加快组建专业化的碳市场管理公司,参与碳资产运营、数据质量管理、绿色低碳投资等重点领域。例如,中国石化旗下的中化能科碳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已经实现碳交易投资盈利,并利用投资盈利支持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投资。


  也有业内人士提出:碳市场交易产品需要更多创新,以体现金融属性,基于碳配额的开发产品和衍生产品,如碳期货、碳期权、碳债权等,若被纳入交易体系,碳市场功能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市场潜力也将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极大地激发市场活力。


责任编辑:林林

开市三周年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