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实施差异化核心人才战略 造星策略被慎用
2020-05-25 08:39:44
文章来源
中国基金报

  淘宝、抖音上,知名博主“直播带货”能力惊人。与之类似,明星基金经理也成为新基金发行的规模担当。今年以来,一批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新基金发行规模可观。基金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战略,成为行业新热点。

  

  长期业绩是明星基金经理

  

  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多位知名基金经理首募成绩亮眼。5月22日,陈皓管理的易方达均衡成长基金首募269.67亿元,为近期发行市场一大亮点。在此之前,广发基金刘格菘、易方达基金萧楠、鹏华基金王宗合、交易施罗德基金杨浩、泓德基金邬传雁等一批知名基金经理的新基金也都引发资金热捧,发行规模都超过50亿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由明星基金经理挂名销售的基金产品,对吸引市场关注,增加产品发行规模,打造长期业绩和公司品牌都有积极作用。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分析师杨晗表示,基金公司打造明星基金经理,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现阶段,明星基金经理流量效应显著,今年首募规模超50亿的主动权益类产品,几乎都是各家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二是明星基金经理的品牌“溢出效应”,投资者会认为“明星”业绩在该基金公司具备一定普遍性,有助于整个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的增加。

  

  华南一家大型公募资深研究员认为,市场追逐明星基金反映了一个投资理念,即过往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未来大概率还会保持较好业绩,而过往业绩较差的基金经理,投资者就不会把钱交给他们管理。长期业绩良好是明星基金经理的“核心竞争力”。

  

  该研究员分析,基金行业有很多明星基金经理,而且主要集中在权益类产品方面,说明证监会推动的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取得成效,同时也是行业20多年积淀的成果。行业规模数据显示,权益类产品总规模和占比在持续增长,基金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但他也坦言,“市场关注的是明星基金经理的长期业绩,但在实现长期业绩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净值波动。投资人选择了这些明星基金经理,希望他们能够做到长期投资和长期持有。”

  

  杨晗分析,投资者重视管理人的历史业绩是必然的。对于主动权益类产品,明星基金经理效应大概率而还会延续。然而,随着投资者趋于理性,未来大家会逐渐认识到,单纯的业绩不能完全代表投资能力,还要关注优秀业绩的来源以及优秀业绩的可持续性。

  

  部分公募“去明星化”

  

  明星基金经理在给基金公司带来长期业绩和品牌知名度之外,公募投研人才的充分市场化导致明星基金经理高离职率,让这一明星光环成为基金公司的“双刃剑”。

  

  北京一家小型基金公司高管表示,“明星基金经理可以给公司带来规模或业绩。但明星基金经理从哪里来?从外部引进,需要很高的成本;内部培养成才,成名后可能会奔向更大的平台,对于中小公司而言,核心人才流失现象比较明显。”

  

  据杨晗观察,目前,基金公司普遍采用核心员工持股或者事业部制方式进行人才激励,以保证投研团队的稳定。杨晗认为,基金公司如果过于依赖某几个明星基金经理,旗下基金经理的业绩分化明显,对公司长期发展必然不利。基金公司应考虑明星基金经理的溢出效应,一方面避免过度使用“造星”策略吸金;另一方面,应重视整体投研团队的打造,使优秀的人才和投研文化可以沉淀下来。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对待明星基金经理的流动可以顺其自然。

  

  “明星基金经理的流失是正常的。”华南上述大型公募资深研究员称,“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看,基金经理是投资部的员工,他们需要职业成长和(00001)进步,寻找更好的发展平台;另一方面,明星基金经理如果在基金公司或其他资管机构,担任更为重要的领导职务和带团队,能够分享自己的投资经验,带领更多的人成长,有利于资管行业整体的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针对打造明星基金经理的策略,不同规模的公司各有侧重: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仍然将“明星基金经理”作为打造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而大中型基金公司则开始淡化个人品牌的打造,而更突出投研团队和公司,部分公司甚至实施“去明星化”,不再强调个人名气。

  

  北京一位大型公募市场部负责人认为,部分基金公司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对公司影响很大,比如,其管理的基金可能会出现大量赎回。有的基金经理个人品牌甚至超过公司知名度,离任导致公司声誉受损,继任的基金经理也会面临更大压力。因此,他所在的公募不再重点突出个人,在营销上会更突出团队和公司的整体投研能力。

  

  华南上述大型公募资深研究员认为,作为智力密集型的行业,明星投资人在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比如中小公司由于缺乏品牌和渠道影响力,需要用明星基金经理吸引投资者,这是小公司树立品牌和吸引力的重要途径。大型公募有成熟的渠道和机构客户,对明星基金经理的倚重程度会有所降低。不过,他也建议,无论大公司还是中小公司,都应根据公司平台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基金市场不是只有少数大公司的发展,行业也需要新鲜的血液和整体的发展。

  

  杨晗表示,从长远来看,各家公司都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制定不一样的战略:若是想要进军为头部基金公司,或应尽快实现主、被动产品的全面布局;若想成为独具特色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公司,那么个人在基金公司中将一直扮演重要角色。“不论是哪一种,都需要建立公司特有的品牌文化和投研团队,方能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谢鑫蕊

公募

造星策略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