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赚钱效应带动下,基金发行市场异常火爆。今年以来新发基金总规模已超过2015年和2019年,创下历史新高,市场上更是出现了不少一日售罄的爆款产品。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迷你基金”的规模长期徘徊在清盘线附近,最终只能无奈地主动或被动清盘。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基金业绩较差、产品设计落后、定位不清晰以及同质化严重是导致“迷你基金”出现的主要原因。面对这一行业难题,基金公司开始纷纷探索“迷你基金”的出路。
“迷你基金”数量居高不下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16.9万亿元,较2019年末的14.77万亿元大增2.13万亿元。然而,在规模整体提升的同时,行业马太效应却越发明显。
一方面,基金发行市场持续火热,爆款基金层出不穷。据数据统计,截至8月24日,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的募集总额已超过1.8万亿元,超越2015年1.66万亿元和2019年1.43万亿元的年度发行规模,创下新的历史纪录。与此同时,一日售罄的新基金越来越多,今年以来新成立的1584只基金中,“日光基”数量达113只。
另一方面,“迷你基金”的数量和占比仍居高不下。据统计,截至二季度,除发起式产品外,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仍多达509只(份额合并计算),较2019年末增加了100只,在同期全市场6912只产品中,占比达7.36%。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迷你基金”已成为困扰基金公司和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迷你基金”不利于投资运作,或损害份额持有人利益。同时,基金公司后续申报新产品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今年以来,“迷你基金”正加快出清。8月22日,南方基金发布公告称,南方卓享绝对收益策略定期开放混合发起式基金自8月22日起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8月18日,泰达宏利基金也发布了类似公告,宣布旗下泰达宏利睿选稳健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净值自2020年5月22日起已连续6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进入清算程序。
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今年以来共有181只基金先后清盘,与去年同期的139只相比,增加了42只。“迷你基金会增加基金公司的管理成本,有些基金甚至是亏钱运作,同时也会影响公司后续产品的申报,所以未来‘迷你基金’清盘退市肯定会成为常态。”沪上一位基金分析人士称。
四大原因导致“迷你基金”增多
多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基金业绩不佳及投资者持有体验较差是导致“迷你基金”出现的主要原因。
例如,格林伯元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去年三季度时规模为1.51亿元,去年底规模减少至1.15亿元,到了今年二季度规模进一步下降至2300万元。从基金业绩来看,2019年格林伯元灵活配置A收益率只有7.03%,在同类1800只基金中排在第1635名。
类似的还有中融智选红利股票型基金,截至去年底,该基金规模仍有1.4亿元,但到了今年二季度,规模已不足4000万元。中融智选红利股票A的业绩也不佳,今年以来收益率为16.44%,在同类400多只基金中排在末尾。
“今年以来的结构性行情造成基金业绩明显分化,加上新发基金受到渠道和持有人热捧,业绩不佳的老基金规模进一步缩减。”平安证券基金研究团队执行总经理贾志称。
此外,部分基金沦为“迷你基金”也与自身定位有关。一位基金公司营销总监透露,有的基金最初以机构定制或拼单形式成立,后来由于出资方投资策略变化需要赎回,因此导致基金规模大幅萎缩。
在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总经理刘亦千看来,近两年迷你基金数量增多主要有四大原因:一是随着市场发展和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分化不断显现,一些公司和产品在此过程中掉队了。二是基金产品数量增长速度超过了资产管理规模增长的速度,必然会导致大量产品规模的迷你化。三是在互联网推动下,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一些资金从缺乏竞争优势的基金中持续流出。四是产品本身设计落后,被市场逐步淘汰。
探索“迷你基金”解决之道
对于“迷你基金”这一行业难题,基金公司有何解决之道?
沪上一位基金研究员表示,首先,基金公司可以通过大力开展持续营销,加强与投资者沟通,努力做大规模。其次,基金公司可先用自有资金申购,避免基金清盘,再通过调整投资策略、投资范围等方式,使其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和投资者需求,吸引更多资金申购。最后,选择清盘,及时止损,保障投资者权益。
事实上,不少业绩较佳的基金正是通过提升投资者体验,实现了规模跃升。以融通中国风1号为例,规模从2019年初的4000多万元,增长至今年年中的57.43亿元,大增142倍。融通基金表示,基金经理彭炜在与客户沟通时,一直努力帮助客户树立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让客户远离靠基金产品实现“一夜暴富”的想法,而是细水长流地分享优秀行业、企业长期成长的收益。
无独有偶,凭借良好的业绩表现,中欧时代先锋也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从2000万元规模成长至150亿元的“巨无霸”。数据显示,中欧时代先锋A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接近28%。此外,中欧时代先锋还较为注重投资者体验,成立以来多次在市场高点分红,在市场低位的时候则加大营销力度。
也有基金公司探索过采用基金合并的方式自救。今年4月,中信建投(53.490, -0.10, -0.19%)货币基金曾表示,根据基金合同约定,由于触发基金合并情形,将推进该基金与其他同类别基金的合并事宜。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中信建投货币总规模为1809.07万元。不过,由于合并失败,中信建投货币基金最终仍然选择发布清盘公告。
虽然中信建投货币未能成为首个“迷你基金”合并成功的案例,但在刘亦千看来,选择将“迷你基金”合并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处置方案,对于投资者而言,可能比基金清盘体验更佳。
马太效应
迷你基金
市场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街2号11幢206
邮编:100020
京ICP备05049267号
京ICP备050492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