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白热化 公募“后浪”先锋领航寻求突围
2020-09-24 09:30:04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继贝莱德获取首家外资全资公募基金牌照后,先锋领航于近日公布了在华新任掌门人的任命,加上近期部分基金公司股权或变更,公募基金牌照的关注度持续升温。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公募基金牌照依然具备稀缺性。但在激烈竞争格局下,持牌的“后浪”,应摒弃贪大求全的传统思路,基于自身比较优势,寻求差异化突围。

  聚焦公募基金牌照

  国际资管巨头先锋领航于9月22日任命罗登攀为筹建中的公募基金公司总经理。目前,先锋领航已开始筹备中国境内公募基金公司牌照申请工作。在基金公司成立之前,罗登攀将担任先锋领航中国基金管理负责人。此次人事任命,旨在进一步有效推进牌照申请筹备工作。

  实际上,自4月1日国内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正式取消后,就有贝莱德、路博迈、富达国际等外资公司陆续递交了公募基金牌照申请。

  8月21日,证监会获准了贝莱德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申请,后者由贝莱德金融管理公司100%控股,成为业内首张外资全资公募基金牌照。同时,还有摩根资管、摩根士丹利等外资巨头通过加大对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来获取公募基金牌照。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还有友山基金、汇百川基金等逾20家机构在排队等待公募“准生证”,还有五矿证券、华金证券等券商申请公募业务资格。

  除了新牌照之外,资本在存量公募基金牌照上的“加减”动作也较为频繁。比如,9月以来,就有中信建投基金20%股权和民生加银基金6.67%股权对外转让;而在8月时,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则受让了英大基金合计32.3%的股权。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还有兴银基金、华宸未来基金、中科沃土基金等10余家基金公司,在申请5%股权以上的股权变更。

  市场人士分析指出,目前有不少机构在排队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其中不乏具备国际视野的巨头资管机构;另一方面,国内公募基金队伍已扩容至近140家,尾部中小基金公司生存现状并不理想。因此,在资本上述动作背后,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公募基金牌照的稀缺内涵有哪些变化?而具备牌照的后进者,又该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公募乃至大资管领域突围?

  牌照稀缺性明显

  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公募基金股权转让基本是比例在50%以下的非控制权转让。在当前实行牌照门槛背景下,公募基金牌照依然体现出一定稀缺性。未来,随着金融市场逐步开放,依然会有多方资本角逐公募基金牌照。

  “公募基金作为大众理财的主要选择之一,从贝莱德等外资机构扎堆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情况来看,牌照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金融从业律师徐乾山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公募基金成立以来,其运行规则健全、监督有力、信息披露全面及时。同时,在今年上半年的跌宕起伏行情中,有很多权益基金取得了可观收益。并且,市场也需要公募基金作为专业投资者和长期投资者,来减少追涨杀跌的非理性行为。因此,公募基金主体的持续增加,能够极大地促进行业优胜劣汰,促进基金行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注册制改革和资本市场生态的进一步优化,公募基金将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环节之一,其需要进一步稳健和规范发展。”北京和众汇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李鹏表示,相比券商资管和私募理财等机构,公募基金有一项特殊的优势,即其面对广大中小投资者,在A股直接投资者机构化和专业化发展趋势下,未来借道公募基金参与市场投资是必然选择。

  竞争更加激烈

  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李权胜指出,从排名靠后的中小基金公司在盈利边缘徘徊的现状来看,真正稀缺的应该是专业投资团队、高效管理机制和包容的企业文化等发展技能。

  李鹏指出,目前公募基金扩容到近140家,既反映出基金市场蓬勃发展,也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头部基金公司发展较好,但小基金公司却生存不易,不仅渠道成本高,还面临人才流失等系列问题。

  在况玉清看来,获得公募基金牌照并不意味就一定能实现大发展。实际上,除了牌照门槛外,公募发展更重要的是依靠渠道和投研等多方资源条件。在这方面,后进的中小基金公司并不具备优势,“他们在投研团队建设、过往可追溯业绩等方面,尚难以和大的头部机构相比。”

  “大公司的主要发展是基于‘大’逻辑,即基于优厚的投研力量和渠道资源进行全方位、全赛道的产品线布局,但这个逻辑在小公司这边就行不通了。小公司应基于自身的比较优势寻求差异化打法,如基于在某个细分领域的基金经理储备,聚焦细分专业赛道,从而打造出有影响力的产品,进而从内部往外突围,获得市场投资者和渠道方的信任,这是尾部基金公司的发展突破口。”况玉清说。

  谈及公募基金行业发展未来时,罗登攀认为在以下四个方面,公募基金应凭借投研优势和投资经验抢先布局:一是中国养老产业起步较晚,公募基金针对养老领域的产品布局处于起步阶段;二是积极布局被动指数投资及ETF产品;三是有序推进智能投顾业务;四是不断加大海外资产配置,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国内资金出海的限制将会逐步放松,公募基金应抓住机遇,凭借累积的投研优势和丰富的投资经验,抢先布局。

责任编辑:简闻轩

公募基金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