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流动频繁 中小基金公司人才“告急”
2020-11-30 09:55:18
文章来源
和讯

  2020年,公募基金喜迎“大丰收”,而基金经理的变动依旧活跃。

  

  根据Wind统计数据,截至11月25日,今年以来已有233名基金经理离任,而去年同期,离任基金经理人数为217名;全行业新聘任基金经理人数为434名,也高于去年同期。近期,部分基金发布了增聘基金经理的公告,也被视作原任基金经理即将离任的前兆。

  

  《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注意到,在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内部,年内离任的基金经理人数已大于新聘基金经理人数。同时,基金经理行业内流动明显,绩优基金经理向头部基金公司聚集。但人才流失也是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一些管理规模位于行业前列的基金公司也在今年错失了绩优基金经理。

  

  中小基金招人难

  

  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较为依赖人力资本,某种程度上,基金经理队伍的稳定性可能对基金公司的业绩表现带来影响。但随着资管行业竞争加剧,公募基金经理频繁离任,令投资者缺乏安全感;与此同时,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则面临人才缺失的“窘境”。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25日,年内离职基金经理人数最多的公司为嘉实基金(博客,微博),离任基金经理人数为8名,其中不乏在公司任职年限超过7年的老牌基金经理。同期,嘉实基金新聘任了9名基金经理。离职基金经理人数较多的公司还包括东吴基金和中邮创业基金,两家公司的离职人数均为7名。

  

  一般情况下,基金公司新聘任基金经理人数会与当年离职基金经理人数相当,或是新聘任基金经理人数略多。而在离任基金经理达到7名的情况下,东吴基金年内新聘任基金经理人数仅为2名。截至目前,东吴基金管理规模为147.83亿元,基金数量33只(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基金经理13名。

  

  同时,包括长信基金、国都证券在内的其他中小基金公司也出现新聘基金经理人数小于当年离职人数的情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头部基金公司“纳新”力度未减,截至目前,有5家基金公司年内新聘任的基金经理人数超过10名,其中,4家基金公司的离职基金经理人数均为3名,1家基金公司年内离职基金经理人数为6名。

  

  整体而言,基金经理离职,无外乎投研实力较强的基金经理“跳槽”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创业以及绩差基金经理被淘汰这几种原因。

  

  例如,“公奔私”基金经理于洋在2020年6月5日从富国基金(博客,微博)离职,其在富国基金担任基金经理一职近3年。此前,他管理富国新动力(310328)A时,该基金业绩表现出众,其任职回报在同类排名中位于第一名。目前,于洋在上海钦沐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任职,并管理私募基金。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信息,钦沐资产登记时间为2020年9月1日,注册资本(实缴资本)为500万元,其中,于洋出资认缴比例为39%。

  

  此外,基于业绩表现,基金公司内部也会对基金经理职务进行调整。11月25日,鑫元基金旗下5只产品分别发布了基金经理变更公告,涉及4名基金经理。对于这4名基金经理离任的原因,公告中解释为:公司业务调整。可以看到,这4名基金经理目前还在管理公司旗下其他产品。其中1名在鑫元基金任职年限较长的基金经理,此前同时管理着6只债券型基金和1只货币型基金,本次卸任了2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任职回报在同类排名中位于中下游)。

  

  需要提及的是,基金经理的变动情况与基金公司内部考核不无关系。而在监管方面大力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背景下,基金公司的考核制度也有所变化。某大型基金公司市场人士告诉记者,其所在公司对基金经理的考核已经向长期业绩靠拢。比如,对于从业年限较长基金经理的考核,会提高其2年、3年或是5年期业绩的权重占比。当然,就年轻基金经理而言,并无长期业绩作为参考,因此在对这类基金经理考核时,1年、2年期的业绩权重占比更大。“应该说,考核是指挥棒,指挥基金经理向长期业绩靠拢。”他谈到。

  

  行业内流动更频繁

  

  近年来,基金经理在行业内的流动也趋于频繁,除了投研实力较强的基金经理逐渐向头部基金公司聚集,也有不少大中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跳槽”到前景较好的中小基金公司。这种形势下,保持投研团队的稳定性是大多数基金公司需要面临的难题。

  

  根据Wind统计数据,南方基金目前共有58位基金经理。其中,内部培养的基金经理共有49名,另有8名基金经理分别来自民生加银基金、泰达宏利基金、富国基金、平安基金等;博时基金、富国基金的在任基金经理中,分别有12名和10名来自同行。此外,景顺长城基金28名在任基金经理中,也有7名基金经理来自同行。

  

  中型基金公司方面,来自同行的基金经理占比更高。例如,永赢基金在任18名基金经理中,有5名来自同行(包括交银施罗德基金、易方达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等);泰康资产管理在任14名基金经理中,有4名来自同行。

  

  从基金经理平均年限来看,全行业142家基金公司中,共有36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不足3年。其中,截至11月25日,成立于2013年前后的太平基金、中加基金、永赢基金旗下基金经理平均年限分别为2.78年、2.74年、2.53年。

  

  目前来看,不少基金公司为了留住核心人才,通常会采取提高薪水、管理职级的激励制度,也有部分中型基金公司直接采用了股权激励的方法,但效果各有差异。

  

  在上述基金公司市场人士看来,对基金行业而言,相比想尽办法留住人才,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实现客户、基金经理以及基金公司三者之间的利益相统一。从根本上讲,解决这三者利益统一的问题后,才能充分调动基金经理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实际上,不只是基金公司,渠道对于绩优基金经理的“渴求”也显而易见。营销能力较强的渠道在选择代销基金产品时,已形成了一套较为严格的标准。这意味着,如果基金公司内部缺少投研能力较强的基金经理以及业绩表现良好的产品,未来不免会陷入规模难以增长的怪圈。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对于新产品的发行,国有大行对基金经理的要求通常需要3年以上投资运作业绩,而产品业绩至少在同类前30%~50%,大多数情况需要排在前30%;部分股份制银行则要求基金经理有1~3年的产品投资经验,且业绩也要达到前30%~50%。若是持续营销,这两类银行也对业绩要求更高,需要在前20%~30%。

  

  他进一步指出,券商相对没那么严格,一般需要基金经理有1年以上的产品投资经验,产品业绩达到前50%(这个是达到合作的最低标准,即使达到最低标准,券商也不一定愿意合作)。若基金经理历史业绩优异,券商会更愿意定制新发产品(此处定制特指在新发基金时作为主要销售渠道,并非平常意义上的机构定制基金)。

  

  一位分析人士向记者指出,绩优基金经理向头部集中的现象将会长期存在,中小基金公司应该客观评估自身情况,挖掘自身优势,力求少犯错,先生存后发展。在他看来,基金公司实施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是队伍稳定的关键。

  

  本报记者 易妍君 广州报道


责任编辑:曹晖

基金经理

流动频繁

中小基金公司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