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后,基金发行市场硝烟弥漫,ETF充当了急先锋。为迎上风口,4只化工主题ETF在春节长假后的3个交易日内密集问世,并如期迎来资金热捧。2月22日,更有8只ETF产品同日首发。在这之后,还有一大批有色金属、农业、游戏、航空等行业主题ETF和港股ETF蓄势待发。
“2021年很可能是ETF发展的又一个大年。”业内人士解读道,在经过一整年爆款基金的持续轰炸之后,投资者已经有一些审美疲劳,这也使得费率低、操作透明的ETF重新受到关注。去年四季度,针对ETF产品的审批进度明显加快,为今年一季度的密集发行铺平了道路。另外,持续演绎的结构性行情也更有利于行业主题ETF的发行。
然而,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这波红利并不是轻松可得。在ETF市场头部化趋势越来越显著的当下,大基金公司凭借在产品体系、管理经验、营销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往往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开疆拓土。而中小型基金公司不但要直面沉重的成本压力,而且推出的ETF产品能否迎上风口、吸引资金,还需要经历一番考验。
瞄准细分抢发产品
阳春二月,春风拂面。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ETF产品成功迎上风口,成为基金发行市场上最先盛放的花。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9日,今年以来已成立上市的股票ETF共有31只,总规模达265亿元。具体来看,行业主题类ETF共有26只,总规模达186亿元;宽基类ETF共有5只,总规模达79亿元,其中4只为沪港深主题ETF。
而这仅是“开胃菜”。Wind数据显示,2月22日起,在已披露发行档期的基金中,还有12只股票ETF待发行,基本上以行业主题类ETF为主。
风起于青萍之末。当下ETF产品的密集发行,和去年四季度审批节奏加快、基金公司扎堆上报有直接关系。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以来,基金公司合计上报了超过120只ETF产品,其中行业和主题指数是布局热点,行业方面包括化工、医药、家用电器、食品饮料、银行和有色金属等,主题方面包括光伏产业、大科技、新材料、低碳经济、航空航天、物流、智能汽车等。此外,还有6只港股ETF产品,几乎将市场热点一网打尽。
据了解,行业主题ETF迅速扩容,是基金公司和投资者双向选择的结果。对基金公司来讲,主流的宽基赛道如沪深300、上证50、创业板、科创板等,基本上都已被布局完毕。除了沪深300的容量特别大,可容纳两三只规模较大的ETF,其他赛道基本上都是一枝独秀。因此,基金公司都瞄准细分赛道机会抢发产品,毕竟行业主题能够衍生出的子板块比较多。而对投资者来讲,行业主题类ETF弹性较大,像芯片、新能源、军工等短期热点品种更能吸引大量个人投资者进入。
马太效应强者愈强
虽然同时扎堆行业主题ETF,但大中小基金公司各有不同的考虑。对于头部公司来说,宽基产品线布局基本上已完成,补充窄基一方面是为了跟上市场热点,另一方面也是对现有产品线的延伸和补充。对于中小基金公司来说,除了跟上风口,更多的是为了避开存量竞争,希望能实现弯道超车,但做到这一点相当不容易。
“竞争太激烈了。”一位市场人士感叹道,“不论是产品开发能力、管理经验、成本、券商资源及营销能力,头部公司和其他公司根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仅以成本而言,上述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比如,上一套系统起码需要100多万元,对于头部公司来说,有很多只产品挂在上面,每只产品分摊下来,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成本就低了。而中小公司往往只有一两只产品,分摊到单只产品成本极高。此外,一位ETF基金经理可以挂很多只产品,工资分摊下来也不高。做市商也可以流动服务不同的产品。总体来说,ETF产品越多、越成熟,成本反而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营销是另一块隐形成本。除了砸钱,这方面也对基金公司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ETF这种投资者相对比较专业、机构占比较高的产品而言,营销平台、话术和时间点的选择和普通权益基金是不一样的。首先,行情和产品本身的因素最重要。其次,要持续、勤奋、保持一定的曝光度,这样在行情来临时投资者才能想起你。最后,还需要一点好运气。”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对于通过降低费率来获得市场的方式,另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低费率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很难依靠降低费率来获得大量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产品本身的优势、与行情热点的匹配程度,以及恰当的营销策略更为重要。“一只ETF的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能否在行情的风口推出合适的产品,几乎决定了这只ETF的全部命运。”
从行业结构来看,留给中小基金公司争夺ETF市场份额的机会已经相当有限。研报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市场ETF规模合计8323.87亿元,其中华夏上证50ETF、招商中证白酒ETF和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最大,分别为565.74亿元、485.26亿元和457.48亿元。从管理人来看,集中度持续提升,截至去年底,前十大基金管理人管理ETF规模合计6712.94亿元,占比超过80%,其中华夏、国泰、易方达的管理规模分别为1902.26亿元、860.92亿元和784.62亿元。
空间广阔方兴未艾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近年来快速发展,但对比海外市场,境内ETF市场的发展方兴未艾,远未达到上限。对于基金公司来讲,内外兼修才能在ETF市场扩张中谋得一席之地。
北京某基金经理提到,对基金公司来说,无论哪种ETF,流动性是最深的护城河,也是品牌核心竞争力。规模也很重要,但只要有足够的机构客户,就能把规模冲上去。只有流动性越好,投资者越愿意参与,才能使资金自发聚集,从而形成马太效应。增强ETF流动性,除了把握先发优势,还需要基金公司投入各种资源,比如与做市商加强合作等。
这位基金经理还提到,完善的ETF投资平台分为一级市场申赎和二级市场交易,通过高度自动化的数据分析和内部决策过程,制作申赎清单。申赎清单看似简单,但特别考验基金经理的操作,要求十分精细化,需要实时进行风险监测和多系统复核,不能出错,否则会给投资者带来极差的投资体验。此外,在跟踪误差低的情况下,还可以借助打新、定增等获得更多的超额收益。
浙商证券(13.000,-0.42,-3.13%)表示,在具体布局ETF时,基金公司应顺应市场热点,新发当前市场资金关注但缺乏跟踪工具的热门行业主题产品,如智能汽车、周期、ESG等,最终实现宽基、行业、主题、Smart Beta ETF产品的全覆盖,使ETF成为标准的资产配置工具。从布局思路来看,短期内可以用单支产品吸引投资者,长期则需用完善的产品体系让投资者产生依赖感。
ETF
细分赛道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