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岁末年初,又有多只基金密集公告清盘,掀起基金清盘的一波小高潮。
多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线,以及业绩不佳基金被赎回等因素,基金公司一般会在年末时点集中处置业绩不佳基金。不过,为了避免基金清盘导致的投资业绩“幸存者偏差”,行业人士建言对清盘基金也要纳入基金评价,全面评估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综合管理水平。
基金清盘掀起一波小高峰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8日,去年12月至今共有34只基金清盘,其中26只为主动债基或主动权益类基金。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16只基金产品不及同期大盘指数表现。
德邦基金投资经理丁涵怡对表示,年末基金产品清盘可以分为几种情况:有些是由于基金公司在年末复盘并对产品线进行重新梳理;有些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清盘老产品并布局新产品;有些是由于合同中有约束或者监管有要求,当基金资产在一段时间内低于一定规模,会导致清盘。
分类型看,债券型基金一般以机构客户为主,一旦客户改变投资需要,产品也会面临清盘;权益型基金的清盘是行业普遍现象,因为市场偏爱新产品,新发产品不断发行,老产品不持营就会缩水,缩到一定程度就不得不清盘,而业绩不好的产品确实会面临加速缩水的问题。
北京一家公募人士也表示,基金公司对产品进行清盘是综合考虑了产品的投资策略、规模情况以及未来公司产品线的规划等多个因素。具体来看,近期清盘的主动权益类基金,部分产品可能属于机构定制产品。而对于债券型产品,清盘的原因一般是机构大规模赎回、产品竞争处于劣势、基金投向市场发生变化,以及政策原因等。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基金分析师姚慧也认为,从上述清盘基金来看,规模过小是产品清盘的主要原因。此外,正值岁末年初,基金公司重新布局旗下产品,对某些类型或者某类型下相对表现较差产品进行清盘,也是应有之义。
清盘基金也要纳入基金评价
避免“幸存者偏差”
在年末业绩盘点中,部分绩差基金密集退场,引发投资者的关注。部分投资者反映,存量基金业绩较好可能是出于“幸存者偏差”,每年部分业绩不佳基金清盘离场,可能会导致存量基金业绩偏高。业内人士也积极建言,将清盘基金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业绩评价指标,避免统计中的“幸存者偏差”现象。
姚慧表示,“幸存者偏差”在各行各业都普遍存在,鉴于基金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普遍认可,“出口”和“入口”进一步畅通,“幸存者偏差”在基金行业也可能变得重要起来。
姚慧认为,消除幸存者偏差最显而易见的办法就是让“沉默的数据”说话,也就是在评价市场整体表现、基金经理,以及基金公司历史业绩时,要把那些已清盘的产品同样考虑在内。
北京一位公募FOF经理也表示,从基金评价的角度,可以分为对基金公司的评价和对基金经理的评价。基金公司评价方面,将清盘基金在存续时间段内的业绩,按照平均规模加权,合并到这个公司对应类型基金的业绩评价中,会更合理一些;而评价基金经理的业绩时,清盘基金的管理业绩也应该展示在基金经理的管理记录中,同时也应该在衡量基金经理历史业绩水平时有所体现。
丁涵怡认为,从统计学上讲,剔除清盘基金确实会高估基金产品的整体收益率,因为市场一般只统计现存的产品。但从选基角度讲,上述现象对投资影响不大,因为基金投资本来就要选择存续时间长、过往业绩稳定的产品。即使那些业绩差、规模小微的老产品没清盘,也不会去买。
基金产品
清盘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